JSON XML RDF
placename:

聊城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聊城县 (simplified Chinese)

Liaoche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499 to 944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52734 E 116.04054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平原郡 pingyuan Jun from 499 to 501
平原郡 pingyuan Jun from 502 to 582
冀州 Ji Zhou from 583 to 595
博州 Bo Zhou from 596 to 605
博州 Bo Zhou from 606 to 606
武阳郡 Wuyang Jun from 607 to 620
博州 Bo Zhou from 621 to 732
博州 Bo Zhou from 733 to 741
博平郡 Boping Jun from 742 to 757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聊城县(499年——944年)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徙聊城县治于今聊城市东北杨家集,为平原郡治(1)。东魏、北齐、北周因之(2)。隋开皇三年(583年)属冀州,十六年(596年)为博州治(3)。大业三年(607年)属武阳郡(4)。唐武德四年(621年)为博州治,天宝元年(742年)为博平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博州治(5)。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移治今聊城市东蒋官屯(6)。


注:
(1)《魏书》卷106《地形志中》:平原郡治聊城县,“有王城,郡、县治。”(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28页)《水经注》卷5《河水》:漯水迳聊城县故城西,“又东南迳王城北,魏泰常七年,安平王镇平原所筑,世谓之王城,太和二十三年,罢镇,立平原郡,治此城也。”(《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上册,483页)是则北魏太和二十一年聊城县徙治王城,又徙平原郡治焉。《续山东考古录》卷4《东昌府上·聊城县》:“后魏聊城县故城,在东北二十许里,又名王城。”王汝涛点注:聊城县,“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徙治王城,遗址在今聊城市区东北10公里处杨集乡境内。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为博州治。唐至宋均为博州治。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徙治巢陵,即今市区东7·5公里处蒋官屯镇境内。”(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43、144页)即今聊城市东北杨家集(《山东省地图集》,31页)。
(2)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8《河南下》:“平原郡,治聊城。”(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751页)
(3)《隋书》卷30《地理志中》:武阳郡聊城县,“开皇十六年置博州,大业初州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45页)《元和郡县图志》卷16《河北道二》:博州聊城县,“隋开皇三年改属冀州,十六年置博州。县属焉。”(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457页)《太平寰宇记》卷54《河北道三》博州聊城县同(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1册,15页)。
(4)《隋书》卷30《地理志中》:武阳郡统县十四,其一聊城县,“开皇十六年置博州,大业初州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45页)按大业初废博州,聊城县改属武阳郡,大业初,乃指大业三年,《隋书》卷3《炀帝纪上》:大业三年四月,“改州为郡。”(同上引书,1册,67页)是也。
(5)《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博州,“武等四年,平窦建德,置博州,领聊城、武水、堂邑、茌平,……天宝元年,改为博平郡。乾元元年,复为博州。”聊城县,“治郭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95—1496页)
(6)《续山东考古录》卷4《东昌府上·聊城县》:“后晋聊城县故城,在东南十五里,又名巢陵城。《永乐旧志》云:晋开运二年,河决,博州城圮,徙州治西南十五里曰巢陵,于此立州。按西南者,王城西南也。县并徙。”王汝涛点注:太和二十三年徙治王城,遗址在今聊城市区东北10公里杨集乡境内,“五代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徙治巢陵,即今市区东7·5公里处蒋官屯镇境内。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徙今治,即今聊城市区。”(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44、146页)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