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武水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武水县 (simplified Chinese)
Wushui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96 to 954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33440 E 115.77723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武水县(596年——954年)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属莘州,大业二年(606年)属魏州(1)。治今聊城市西南沙镇(2)。大业三年(607年)属武阳郡(3)。唐武德四年(621年)属莘州,贞观元年(627年)属博州,天宝元年(742年)属博平郡,乾元元年(758年)仍属博州(4)。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废(5)。
注:
(1)(5)《隋书》卷31《地理志下》:武阳郡武水县,“开皇十六年置。”(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45页)。《太平寰宇记》卷54《河北道三》:博州聊城县,废武水县,“隋开皇十六年分清邑县置武水县,,取邑界水为名,属莘州,即今博州武水县理是也,在武水之南。隋大业二年废莘州,改属魏州。唐贞观元年改属博州。周广顺二年,河决冲没,显德二年,割属聊城。”(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1册,16页)
(2)《续山东考古录》卷4《东昌府上·聊城县》:“武水县故城,在西南四十里,今沙镇。”王汝涛点注:“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治沙镇,即今聊城市区西南20公里沙镇。五代周显德二年省,入聊城县。”(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43、145—146页)即今聊城市西南沙镇(《山东省地图集》,31页)。
(3)《隋书》卷30《地理志中》:武阳郡,“后周置魏州”,领武水县(同上引书,3册,844—845页)。同书卷3《炀帝纪》:大业三年四月,“改州为郡。”(同上引书,1册,67页)魏州改为武阳郡,即于是年。
(4)《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博州,“天宝元年改为博平郡,乾元元年复为博州”,武水县,“武德四年,属莘州,贞观元年,属博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3册,1496页)又《新唐书》卷39《地理志三》:博州,“武德四年以魏州之聊城、武水、堂邑、高唐置。”(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11页)以武水县于武德四年属博州,与《旧唐书》记载不同,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