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繒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缯县 (simplified Chinese)
Ze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31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89928 E 117.90791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缯县(23年——317年)
刘玄更始元年(23年)改缯治县复汉名缯县,属东海郡(1)。治今苍山县西北鄫城后(2)。东汉建武十九年(43年)属东海国(3)。建初五年(80年)改属琅邪国(4)。三国魏(5)、西晋因之(6)。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废(7)。
注:
(1)《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一上》:更始元年(23年),光武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册,10页)新莽沂平郡领兰东县,沂平郡之复汉名东海郡,缯治县之复汉名缯县,当在此时。
(2)《太平寰宇记》卷23《河南道二十三》:沂州承县,“故鄫城,在县东八十里。……汉为缯县,属东海郡。晋属琅邪国。”(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5册,11页)按唐承县,治今枣庄市东南旧峄县,鄫城则在旧峄县东八十里。《续山东考古录》卷19《兖州府下·峄县》王汝涛点注:缯县,汉置县,“遗址在今苍山县向城乡鄫城村,今称鄫城故城。”(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518页)按今苍山县西北鄫城后(《山东省地图集》,83页),在旧峄县东偏北,与上引《太平寰宇记》所记方位合,即是。
(3)《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传·东海恭王强》:建武十九年,“封为东海王,二十八年,就国。”(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3册,1423页)缯县属之。
(4)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第四章《徐州刺史所辖郡国沿革》第一节《琅邪郡(国)沿革[含城阳郡(国)、东莞郡、东安郡]》:“即丘、缯二县,《续汉书·郡国志》二县下司马彪自注皆云“故属东海”,《汉书·地理志》东海郡下又果有此二县,故可知二县东汉时由东海来属(琅邪国)。唯其各自来属之确年,史乘失载。《后汉书·琅邪孝王京传》载,章帝建初六年,京,薨,‘葬东海即丘广平亭’。是知即丘来属之年不会早于该年。缯县,依其地望知在开阳、临沂二县以西,而由上文知建初五年开阳、临沂方由东海属琅邪,故可断缯县只能在是年之后才入琅邪,然由于缺乏更为确切的记载,因此仅能知其在章帝建初五年至顺帝永和五年间来属。”(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66页)
(5)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2《魏徐州部五》:琅邪国领有缯县(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三册,2865—2866页)
(6)《晋书》卷15《地理志下》:琅邪国,统县九,其一缯(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52页)
(7)缯县自西晋后,已不见于记载。《魏书》卷106《地形志中》:琅邪郡即丘县“有缯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51页),是已废。洪亮吉《东晋疆域志》卷1《实州郡县第一》:琅邪国,县三,无缯县(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3591页)《宋书》卷35《州郡志一》:琅邪郡,领县二,也无缯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50页)是则东晋、南朝时已废,其废当在东晋之初,姑定于东晋初之大兴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