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濟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济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y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1213 to 191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97194 E 117.21024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济阳县(1213年——1912年)
金至宁元年(1213年)改清阳县复旧名济阳县,属济南府(1)。治今济阳县(2)。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属济南路,次年仍属济南府,十五年(1222年)又属济南路(3)。朱元璋吴元年(1364年)属济南府(4)。清代因之(5)。民国二年(1913年)属山东省(6)。
注:
(1)《齐乘》卷3《郡邑》:济阳县,“金初刘豫割章丘之标竿镇及其临邑封圻之半置济阳县,属济南。大定六年,避金主允济讳,改曰清阳,允济遇弑,复旧名。”(《L宋元方志丛刊》,1990年,1册,558页)《金史》卷13《卫绍王纪》:“卫绍王讳永济,小字兴胜,更讳允济。……至宁元年八月,宦者李思中害上于邸。”(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册,289、296、297页)据此,至宁元年,清阳县复旧名济阳县。
(2)《续山东考古录》卷2《济南府中·济阳县》王汝涛点注:济阳县,“金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割章丘、临邑二县地于标竿镇置济阳县,因处济水(大清河)之阳而得名,即今济阳县济阳镇济阳城。”(同上引书,97页)
(3)《元史》卷58《地理志一》:济南路,“宋为济南府,金因之。元初改济南路总管府。”县四,其一济阳(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372页)邱树森《元史辞典》:济南路,太宗七年为济南府,“八年,仍更济南路,置总管府。至元九年,仍更济南府,十五年,仍更济南路。”(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1128页)
(4)《明史》卷41《地理志二》:济南府,元济南路,“太祖吴元年为府”,县二十六,其一济阳(北京,中华书局,4册,938—939页)
(5)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152《济南府·建置沿革》:明属济南府,“本朝因之。”(《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57册,4页)《清史稿》卷61《地理志八》:济南府领县十五,其一济阳(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8册,2046—2047页)
(5)《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山东省历城县,“旧济南府附郭首县,民国二年裁府留县”,山东省领有济阳县(内政部编,商务印书馆,1947年,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