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淄川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淄川县 (simplified Chinese)
Zichu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98 to 191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63599 E 117.96095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淄川县(598年——1912年)
隋开皇十八年(589年)改贝丘县为淄川县,为淄州治(1)。治今淄博市西南淄川(2)。大业二年(606年)改属齐州(3)。唐武德元年(618年)为淄州治(4)。五代(5)、宋(6)、金(7)因之。蒙古中统五年(1264年)为淄州路治,至元二年(1265年)为淄莱路治,二十四年(1287年)为般阳路治(8)。朱元璋吴元年(1364年)为淄川州治,次年,改属济南府(9)。清代因之(10)。民国二年(1913年)属山东省(11)。
注:
(1)《隋书》卷30《地理志中》:齐郡淄川县,“旧曰贝丘,置东清河郡。后齐郡废。开皇十六年置淄州,十八年县改名焉。大业初州废。”(北京,中华书局,1073年,3册,861页)
(2)《续山东考古录》卷2《济南府中·淄川县》王汝涛点注:“贝丘县(侨),刘宋置,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称淄川县。治般阳城,即今淄博市淄川区淄川城。”又云:“淄川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帅98年)改贝丘县为淄川,治所未变。”(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73、75页)即今淄博市西南淄川。
(3)《隋书》卷30《地理志中》:齐郡淄川县,“旧曰贝丘,置东清河郡。后齐郡废。开皇十六年置淄州,十八年县改名焉。大业初州废。”(北京,中华书局,1073年,3册,861页)《太平寰宇记》卷19《河南道十九》:淄州治淄川县,隋开皇十六年,于贝丘县置淄州,“十八年,改贝丘为淄川县,大业二年,废淄州,县属齐州。”(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4册,3页)
(4)《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武德元年,置淄州,领淄川、长白、莱芜三县”,“淄川,郭下。”(北京,中华书局,1075年。3册,1454页)
(5)《太平寰宇记》卷19《河南道十九》:淄州,首县淄川,为淄州治(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4册,3页),即因袭五代。
(6)《宋史》卷85《地理志一》:淄州,首县淄川,为淄州治(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09页)
(7)《金史》卷25《地理志中》:淄州,淄川县,“倚。”(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册,612页)
(8)《元史》卷58《地理志一》:般阳府路,唐淄州,中统五年,升淄州路,置总管府,“至元二年,改淄州路为淄莱路,二十四年,改般阳路。”(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373页)
(9)《明史》卷41《地理志二》:济南府淄川县,元般阳路治此,“太祖吴元年改路为淄川州,县仍为附郭。二年七月,州废,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938页)
(10)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162《济南府·建置沿革》:淄川县,明属济南府,“本朝因之。”(《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57册,2—3页)《清史稿》卷61《地理志六》:济南府领县十五,其一淄川(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8册,2046页)
(11)《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山东省历城县,“旧济南府附郭首县,民国二年裁府留县”,山东省领有淄川县(内政部编,商务印书馆,1947年,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