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繹幕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绎幕县 (simplified Chinese)
Yimu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198 to 44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7.22564 E 116.28563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绎幕县(公元前198年——441年)
西汉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置,属清河郡(1)。治今平原县西北王果铺(2)。新莽天凤元年(14年)改属平河郡(3)。刘玄更始元年(23年)复属清河郡(4)。东汉建初七年(82年)属清河国(5)。建和二年(148年)属甘陵国(6)。
建安十一年(206年)属甘陵郡(7)。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属清河国,四年复属清河郡(8)。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属清河国(9)。十六国后赵太和二年(329年)属清河郡(10)。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并入武城县(11)。
注:
(1)《汉书》卷28《地理志上》:“清河郡,高帝置”,县十四,其一绎幕(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77页)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八章《赵国沿革》第七节《清河郡沿革》:“《史记·樊哙传》:‘击陈豨,……除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陈豨反在高帝十年,是清河郡在这以前即已存在,当如河间郡于高帝九年赵国更王之时析巨鹿郡置。“(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91页)绎幕县当与清河郡同时置。
(2)《太平寰宇记》卷64《河北道十三》:德州平原县,“绎幕故城,汉县,在今县西北二十里是也。高齐省入平原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3册,4页)《续山东考古录》卷3《济南府下·平原县》王汝涛点注:“绎幕县,汉置,遗址在今平原县城西北14·5公里王梁铺乡境内,高齐省入平原县。”(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18页)所云古绎幕县址与《太平寰宇记》记载合,今平原县西北王果铺(《山东省地图集》,22页),即是。
(3)谭其骧《新莽职方考》:“平河郡,汉清河郡”,领绎幕县,仍旧名,其文又云:元始五年,王莽更州名,“并稍增置郡县,迄于天凤元年(14年)总有郡一百二十五,今可考者一百一十六,县二千二百三。”(《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上册,64、49页)清河郡之改为平河郡,当在元凤元年。
(4)《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一上》:更始元年(23年),光武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册,10页)新莽平河郡之复汉名清河郡,当在此时。
(5)《后汉书志》卷20《续汉书·郡国志二》:清河国县七,其一绎幕县(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36页)按清河郡于建初七年改为清河国,《后汉书》卷3《章帝纪》:建初七年,“废皇太子庆为清河王。”(同上引书,1册,142页)同书卷55《清河孝王传》:建初七年,“废太子庆为清河王。”(同上引书,7册,1800页)
(6)《后汉书》卷7《桓帝纪》:建和二年,“改清河为甘陵,立安平王得子经侯理为甘陵王。”(同上引书,2册,293页)。《后汉书志》卷20《续汉书·郡国志二》:清河国,“建和二年,改为甘陵。”(同上引书,12册,3436页)
(7)《后汉书》卷9《献帝纪》:建安十一年,“甘陵国除。”(同上引书,2册,384页)同书卷55《清河孝王庆传》:“建安十一年,以无后,国除。”(同上引书,7册,1806页)
(8)《三国志》卷20《武文世王公传》:“清河悼王贡,黄初三年封,四年薨,无子,国除。”(北京,中华书局,1875年,2册,591页)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绎幕县属清河郡(国)(《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52页)
(9)《晋书》卷14《地理志上》:清河国统县六,其一绎幕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24页)按《晋书·地理志》所录政区为太康年,故其改为清河郡为清河国,约在太康元年。
(10)《太平寰宇记》卷58《河北道七》:贝州,“晋永嘉乱后,石赵移(清河)郡理平晋城。”(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2册,8页)则后赵时又改为清河郡,于何年改,史无记载,姑定于石勒接位后的次年太和二年。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卷2《后赵》:清河国(当作郡)领县七,其一绎幕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4109页)
(11)《魏书》卷106《地形志上》:安德郡绎幕县,“二汉、晋属清河,真君三年并武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4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