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夏津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夏津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ajin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742 to 191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94928 E 116.00168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清河郡 Qinghe Jun from 742 to 757
贝州 Bei Zhou from 758 to 859
贝州 Bei Zhou from 758 to 905
贝州 Bei Zhou from 860 to 947
贝州 Bei Zhou from 906 to 947
大名府 Daming Fu from 948 to 1228
大名府 Daming Fu from 1229 to 1240
东昌府 Dongchang Fu from 1644 to 1775
临清州 Linqing Zhou from 1776 to 1911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夏津县(742年——1912年)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鄃县置,属清河郡,乾元元年(758年)属贝州(1)。治今夏津县(2)。五代后汉乾祐元年(948年)改属大名府(3)。北宋(4)、金因之(5)。蒙古太宗十三年(1241年)改属东平路,至元七年(1270年)改属高唐州(6)。明因之(7)。清顺治元年(1644年)改属东昌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属临清州(8)。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属山东省(9)。


注:
(1)《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贝州,“隋为清河郡。武德四年,平窦建德,置贝州。……天宝元年,改为清河郡。乾元元年,复为贝州。”县九,“夏津,旧鄃县,天宝元年,改为夏津。”(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96、1497页)
(2)清《嘉庆一统志》卷184《临清州·古迹》:“夏津故城,今夏津县治。本后魏清潭县地,隋开皇十六年,自今德州平原县界徙置鄃县于此,唐天宝元年改曰夏津。”(《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67册,8页)按清夏津县,即今夏津县。
(3)《太平寰宇记》卷54《河北道三》:魏州,“后唐同光元年,升为东京兴唐府,三年改为邺都。晋天福初改为广晋府。汉乾祐元年改为大名府。”领夏津县,“今属魏州。”(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1册,2、9页)夏津县改属大名府,当在汉乾祐元年改为大名府时。
(4)《宋史》卷86《地理志二》;大名府,县十二,其一夏津(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21—2122页)。
(5)《金史》卷26《地理志下》:大名府,县十,其一夏津(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册,627—628页)。
(6)《元史》卷58《地理志一》:高唐州夏津县,“初隶东平,至元七年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369页)按同书卷:东平路,元太祖十五年,“以严实行台东平,领州县五十四。实没,子忠济为东平路管军万户总管,行总管府事,州县如旧。”(1365页)又同书卷148《严实传》:庚子卒,辛丑,子忠济“袭东平路行军万户,管民长官。”(同上引书,12册,3506、3507页)据此,东平路实施于辛丑年,即蒙古太宗十三年,夏津县之改隶东平路,当在此时。
(7)《明史》卷41《地理志二》:高唐州领县三,其一夏津(北京,中华书局,1074年,4册,946页)
(8)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184《临清州·建置沿革》:“本朝初属东昌府,乾隆四十一年,改属临清州。”(《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67册,2页)清初何年改属东昌府,不载,姑作清顺治元年。
(9)《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临清县,“旧临清直隶州,民国二年二月改县。”山东省领有夏津县(内政部编,商务印书馆,1947年,122页)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