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高苑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高苑县 (simplified Chinese)
Gaoyu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31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93939 E 117.84821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高苑(菀)县(23年——315年)
刘玄更始元年(23年)改常乡县复汉名高苑县,属千乘郡(1)。治今邹平县东北苑城镇(2)。东汉永平三年(60年)属千乘国,次年复属千乘郡(3)。建初四年(79年)属千乘国,永元七年(95年)属乐安国(4)。本初元年(146年)属乐安郡(5)。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为乐安郡治(6)。西晋泰始元年(265年)为乐安国治(7)。东晋建兴四年(316年)废(8)。
注:
(1)《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一上》:更始元年(23年),光武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册,10页)新莽建信郡领常乡县,建信郡之复汉名千乘郡,常乡县之复汉名高苑县,当在此时。“宛”,《后汉书志》第22《续汉书·郡国志四》作“菀”(同上引书,12册,3473页)。
(2)《续山东考古录》卷1《济南府上·长山县》:“高宛故城,在县北二十里,今宛城店,又名西高宛城。”王汝涛点注:“高宛县,汉置县,后汉改为高苑,刘宋省。遗址在今惠民地区邹平县苑城乡驻地苑城村北,今称高苑故城遗址,亦称西高苑。”(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60—61页)按即今邹平县东北苑城镇(《山东省地图集》,1964年,136—137页)。
(3)《后汉书》卷50《千乘哀王建传》:“永平三年封,明年薨。年少无子,国除。”(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册,1667页)按国除为郡。
(4)《后汉书》卷3《章帝纪》:建初四年,“封皇子伉为千乘王。”(同上引书,1册,137页)同书卷55《千乘王伉传》:“建初四年封”,永元七年,“改国名乐安。”(同上引书,7册,1797页)《后汉书志》第22《续汉书·郡国志四》:乐安国,高帝置千乘,“永元七年更名”,领有高菀县(同上引书,12册,3473页)
(5)《后汉书》卷6《质帝纪》:本初元年五月,“徙乐安王为勃海王。”(同是引书,2册,281页)据此,本初元年,乐安国除为郡,高菀县属之。
(6)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3《魏表州部六》:乐安郡,黄初时期,“《晋书·地理志》治高苑,魏治未详同否”,盖于黄初元年始,此后历太和、青龙、景初、正始、嘉平、、正元、甘露直至景元、咸熙末,乐安郡首县为高苑(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71页)是以高苑县为乐安郡治也。
(7)《晋书》卷3《武帝纪》:泰始元年十二月,封皇弟“鉴为乐安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册,52页)同书卷38《乐安王鉴传》:“武帝践阼,封乐安王。”(同上引书,4册,1137页)同书卷15《地理志下》:乐安国首县高苑(同上引书,2册,450页)是为乐安国治。
(8)洪亮吉《东晋疆域志》卷1《实州郡县第一》:乐安国领县三,千乘、临济、博昌,无高苑县(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3599页)然则东晋时已无此县,其废疑在西晋末,姑定于西晋末之建兴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