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西平昌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西平昌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pingchang Xi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498 to 53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7.38022 E 116.88449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西平昌县(498年——532年)
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复置西平昌县,属渤海郡(1)。治今临邑县东北德平西南前屯附近(2)。熙平二年(517年)属乐陵郡,中兴元年(513年)属安德郡,太昌元年(532年)属乐陵郡(3)。永熙二年(533年)改为平昌县,移治于汉故城,今临邑县德平东南古城(4)。
注:
(1)《魏书》卷106《地形志上》:安德郡平昌县,“二汉、晋属平原。后汉、晋曰西平昌,后罢。太和二十二年复,属勃海。”(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473页)
(2)(4)《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德州平昌县,“汉县,属平原郡。故城在今东三十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10页)按唐平昌县,即今临邑县东北德平,五代唐改为德平县。《续山东考古录》卷3《济南府下·德平县》:“汉平昌故城,在东南三十里。”(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03页)与《旧唐书·地理志》记载相符,今临邑县东北德平东南古城(《山东省地图集》,1964年,25—26页),乃汉代平昌侯国。《太平寰宇记》卷64《河北道十三》:德州德平县,“本汉平昌县,属平原郡。故城在今县西南三十里,即汉理所,后汉改为西平昌,后魏永熙二年,又除西字,移于今县东南废平昌县城,高齐天保七年,又移于今理。隋开皇三年改属沧州,十六年属德州。今为德平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3册,4页)后汉改为西平昌县,此既云“后魏永熙二年移于今县东南平昌故城”,实为还治西汉平昌旧址,《魏书》卷106《地形志上》:平昌县,“治平昌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473页)是也,《魏书》卷106《地形志上》:平昌县,“治平昌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473页),即汉平昌城是也,故云故城,在县东南,非“县西南”,故前者之“西南”为“东南”之误,后汉改为西平昌侯国,治所随即移治于德平西南三十里,上引《太平寰宇记》所谓在今县西南三十里,“后汉改为西平昌”者也,《续山东考古录》卷3《济南府下·德平县》:后汉“西平昌县故城,在西南三十里,旧以为前汉平昌城,非。”(同上引书,103页)所说甚是。以此方位推考,约在今德平西南前屯(《山东省地图集》,1864年,25—25页)附近。三国魏、晋及北魏皆因袭不改,北魏永熙二年复汉名平昌县,又还治汉故城,今德平东南古城。
(3)《魏书》卷106《地形志上》:“安德郡,中兴初分乐陵(郡)置,太昌初罢,天平初复”,领县四,其一平昌,“后汉、晋曰西平昌,后罢。太和二十二年复,属勃海(郡)。熙平中属乐陵,后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473页)按熙平仅二年,熙平中,即指熙平二年,据此,熙平二年属乐陵郡,中兴元年属安德郡,太昌元年复属乐陵郡,东魏天平元年复属安德郡,此前已于永熙二年(533年)已改为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