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井陘縣 (traditional Chinese)
井陉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ngxi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86 to 107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8.19603 E 114.04595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井陉县(586-1072)
隋开皇六年(586年)置。⑴治所在今河北井陉县驻地微水镇北北陉一带。⑵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至大业初为井州治,此后属恒州、恒山郡、高阳郡。⑶隋义宁元年(617年)为井陉郡治,武德元年(618年)为井州治。贞观十七年(643年)属恒山郡、平山郡、恒州、镇州。⑷五代后唐初属真定府。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属恒州。⑸后汉复属镇州。约北宋天圣前后属真定府。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入获鹿、平山两县。⑹
注:
⑴《隋书》卷30《地理中》,北京,中华书局,第3册,第856页。
⑵按:《元和郡县志》卷17《河北道二》:“陉山,在县东南八十里。……绵蔓水,在县西南八十里。”(中华书局,第480页)据清光绪《畿辅舆地全图》井陉县幅,有井陉山在县东,与获鹿县交界。据此,《元和志》的陉山当即清代的井陉山,也即今县东部与获鹿县交界的山脉;绵蔓水当即今绵河。据此方位、与真定间里距推测,治所当在今微水镇北北陉、南陉一带。唯北陉、南陉与井陉县南北向主要河流治河相隔有一定距离,不能直接控制此交通道路,存疑。
⑶《隋书》卷30《地理中》,北京,中华书局,第3册,第856页。
⑷《新唐书》卷39《地理三》,北京,中华书局,第1014页。
《旧唐书》卷39《地理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册,第1503页。
⑸《五代会要》卷24:“镇州。晋天福七年正月,改为顺国军节度,改常山为恒山郡,应军额馆驿带常山名者,并改为恒山,以安重荣叛命初平故也。至汉天福十二年八月,却并复为成德军。”(中华书局?,19??年,第?页)
按: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八月改军名,当作同年改州名。
⑹《宋史》卷86《地理二》,中华书局,第7册,第2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