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南川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南川县 (simplified Chinese)
Nanchu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1078 to 1284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8.73734 E 106.70668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南川县(1078—1284年)
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复置,为南平军治。①故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赶水镇。②南宋嘉熙三年徙南平军治隆化县。县属重庆府。③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隆化县入南川县,于原隆化县治为南川县治(隆化镇)。④
注:
①《宋史》卷89《地理志五》:“南平军,同下州。熙宁八年收西蕃部,以恭州南川县铜佛坝地置军。领县二:南川,熙宁八年省入隆化。元丰元年复置。”(第7册,2229页)
②《舆地纪胜》卷180《夔州路》:“南平军,……本朝平蜀,而同州即先归化(《图经》在乾德三年),升为怀化军,以军使兼知南川县事,隶渝州(《图经》在皇祐五年)。其后收复土疆,建南平军(《图经》云:熊本经制相度到铜佛坝市,原系渝州南川县管属,今相度将南川县废为镇,却于铜佛市旧基左右修筑城壁,建立一军,因唐之旧名,而军治之所则非也。……《国朝会要》云:熙宁七年以以恭州南川县铜佛坝地置南平军。年月不同)。废南川县为镇,……寻复南川县为倚郭县(《国朝会要》在元丰元年)今领县二:治南川,隶夔路。南川县,倚郭。”(第5册,4635—4636页)据《舆地纪胜》所言,元丰元年(1078年)复于南平军郭下置南川县。据《舆地纪胜》知熙宁八年在铜佛坝市置南平军。《明一统志》卷69:“废南平军,在綦江县南九十里,宋置治南川县。”(三秦出版社影印本,下册,1082页,1990年)《舆地纪胜》卷180《景物上》:“僰溪,夜郎溪从夜郎境来,至军城过旧三溪县入江津县,以至北合大江皆谓之僰溪也。僰溪之名,见于《寰宇记》南州及渝州江津县。”“吹角坝,去军四十里。”(第5册,4640、4643页)僰溪,即今綦江。今綦江县南有地名“东溪”,其南二十余公里处有“吹角”,见1:25万地图。《元和郡县志》卷30《江南道六》:“南州,……秦为巴郡之地。……武德二年割渝州置,领六县。又改为僰州,四年复为南州。……管县二:南川、三溪。……三溪,……贞观五年置,以县内有僰溪、东溪、葛溪,三溪合流。故以为名。其县城甚高险。僰溪水在县西。”(下册,743页)三溪县当在今綦江县东南三江。据《舆地纪胜》綦江北流先至(南平)军城,再过三溪县,流入江津县境,则南平军城在三溪县南,吹角北四十里,约在今綦江县南、东溪南“赶水镇”。
③《元一统志》卷5重庆路南川县:“嘉熙三年徙军治于此。至元十二年并县入南川于此置理,自后遂为南川县治。”(中华书局赵万里辑校本,下册,5290页)
④《元史》卷60《地理志三》:“重庆路……至元十六年立重庆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升为上路,割忠、涪二州为属部。二十二年又割泸、合来属,省壁山入巴县,废南平军入南川县为属邑。……领县三:巴县,倚郭。江津,……南川。”(第5册,14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