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南川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南川县 (simplified Chinese)
Nanchu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712 to 1074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03938 E 106.64256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南川县(712—1074年)
唐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阳县为南川县,为南州治。天宝元年(742年)为南川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南州治。①故治在今四川綦江县北綦江北岸。②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于南川县置怀化军,以军使兼县事,属渝州。熙宁八年(1075年)废为镇,省入隆化县。③
注:
①《元和郡县志》卷30《江南道六》:“南州,……秦为巴郡之地。……武德二年割渝州置,领六县。又改为僰州,四年复为南州。……管县二:南川、三溪。南川,郭下。本汉江州之地。武德二年置隆阳县,先天元年改为南川。……僰溪水在县南四十步。三溪,……贞观五年置,以县内有僰溪、东溪、葛溪,三溪合流。故以为名。其县城甚高险。僰溪水尖县西。(下册,743页)《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南州。下。武德二年置,领隆阳、扶化、隆巫、丹溪、灵水、南川六县。三年改为僰州。四年复为南州。贞观五年置三溪县。七年又置当山、岚山、归德、汶溪四县。十一年,又废扶化、隆巫、灵水三县。天宝元年改为南川郡。乾元元年复为南州。……领县二:南川,武德二年置隆德县。先天元年改为南川,州所治。三溪,贞观五年置。”(第4册,1628页)《新唐书》卷41《地理志五》:“南州南川郡,下。武德二年开南蛮置,三年更名僰州。四年复故名。……县二:南川,本隆阳,武德二年置,并置扶化、隆巫、丹溪、灵水四县。贞观十一年省扶化、隆巫、灵水。先天元年更隆阳曰南川。三溪,贞观五年置。七年又置当山、岚山、归德、汶溪四县,八年皆省。”(第5册,1076页)
②《清嘉庆一统志》第143册卷388《重庆府二·古迹》:“南川故县,在綦江县南。……《元和志》:南州……汉为巴郡江州之境。武德二年割渝州置,南川县郭下。武德二年……《明统志》:废南平军在綦江县南九十里。”《元和郡县志》卷30《江南道六》:“南州,……秦为巴郡之地。……武德二年割渝州置,领六县。又改为僰州,四年复为南州。……管县二:南川,郭下。本汉江州之地。武德二年置隆阳县,先天元年改为南川。……僰溪水在县南四十步。”《清嘉庆一统志》第142册卷387《重庆府一·山川》:“南江,在綦江县东。自贵州州遵义府桐梓县流入,又西北流入江津县东,入大江。古名僰溪,今名綦江。”道光《重庆府志》城池:“南川故县,《县志》:唐武德二年置南州南川县即今綦江县治。”按今綦江县在綦江(僰溪水)南,而唐南川县当在今綦江县北綦江北岸今城郊。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③《宋史》卷89《地理志五》:“南平军,同下州。熙宁八年收西蕃部,以恭州南川县铜佛坝地置军。领县二:南川,熙宁八年省入隆化。元丰元年复置。……隆化,熙宁八年自涪州来隶。”(第7册,2229页)《舆地纪胜》卷180《夔州路》:“南平军,……本朝平蜀,而南州即先归化(《图经》在乾德三年),升为怀化军,以军使兼知南川县事,隶渝州(《图经》在皇祐五年)。其后收复土疆,建南平军(《图经》云:熊本经制相度到铜佛坝市,原系渝州南川县管属,今相度将南川县废为镇,却于铜佛市旧基左右修筑城壁,建立一军,因唐之旧名,而军治之所则非也。又《熊本传》:熙宁八年夏,渝州南川县僚人木斗叛。诏本安抚夔路破贼木斗,以溱州长地归得五百里,为四砦九堡,建南平军。《国朝会要》云:熙宁七年以以恭州南川县铜佛坝地置南平军。年月不同)。废南川县为镇,又割涪州隆化县隶焉(《图经》云:熙宁九年勘会涪州隆化县至本州计二百三十五里,至本军只有一百四十里,相度将隆化县割属南平军)。寻复南川县为倚郭县(《国朝会要》在元丰元年)今领县二:治南川,隶夔路。南川县,倚郭。唐武德初开南蛮置南州领南川县地。唐衰弃之,及本朝乾德三年南州归化,升为怀化军,以军使兼知南川县。黄居厚记云:南川自废怀化军为县,隶渝州。熙宁间建南平军隶南平。”(第5册,4635—4636页)据《舆地纪胜》所言,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先有南州地,皇祐五年(1053年)于南川县置怀化军,以军使兼县事,属渝州。熙宁八年(1075年)废南川县为镇,并于铜佛坝市建南平军,割涪州隆化县属之。元丰元年(1078年)复于南平军郭下置南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