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墊江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垫江县 (simplified Chinese)
Dianji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314 to 55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00394 E 106.2595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垫江县(前314—555年)
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前314年)置,属巴郡。西汉因之。①故治即今四川合川县治。②东汉因之。③东汉末建安六年(201年)属巴西郡。建兴十五年(237年)复属巴郡。④晋宋因之。⑤南朝宋元嘉十五年(438年)于此置东宕渠郡。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东宕渠郡为垫江郡,改县名为石镜县。⑥
注:
①《汉书》卷28上《地理志第八上》:“巴郡,秦置。属益州。……县十一:……垫江……。”(第6册,1603页)秦置年无考。《华阳国志》卷3《蜀志》:“周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置巴郡。”周赧王元年,即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前314年。垫江县当亦置于是年。(刘琳校注本,巴蜀书社,55页,1984年)
②《清嘉庆一统志》第143册卷388《重庆府二·古迹》:“石照废县,今合州治。汉置垫江县,属巴郡。西魏改曰石镜,为合州治。宋初改曰石照。明初省县入州。……《寰宇记》:宋于此置东宕渠郡。魏恭帝三年改东宕渠为垫江郡,改县为石镜。以涪水北有园石似镜,因名。仍于郡治合州,盖取涪、汉二水合于此,故为州称。城临峡江之上,实控东之地。旧志:宋淳祐三年,余玠知重庆府,徙州城治钓鱼山,县亦随徙焉。元至元二十二年州县始复还故治。”按:涪水即今涪江,汉水即今嘉陵江,二水会合处,即今合川县治(1913年改合州为合川县)。
③《续汉书》志第23《郡国志五》:“巴郡,秦置。……十四城,……垫江……。”(第12册,3507页)
④《华阳国志》卷1《巴志》:“献帝兴平元年征东中郎将安汉赵韪建议分巴为二郡。韪欲得巴旧名,故白益州牧刘璋:以垫江以上为巴郡,河南庞羲为太守,治安汉;以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为固陵郡。巴遂分焉。建安六年鱼复蹇胤白璋,争巴名。璋乃改永宁为巴郡,以固陵为巴东,徙羲为巴西太守,是为‘三巴’。”(刘琳校注本,巴蜀书社,56页,1984年)《宋书》卷38《州郡志四》:“巴郡太守……垫江令,汉旧县,献帝建安六年度巴西,刘禅建兴十五年复旧。”(第4册,1172页)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以为巴郡分三,诸说不一,唯常琚《华阳国志》所说最为考实。即建安六年(201年)垫江县属巴西郡。建兴十五年(237年)复属巴郡。
⑤《晋书》卷14《地理志上》:“巴郡,秦置,统县四:江州、垫江、临江、枳。”(第2册,437页)
⑥《隋书》卷29《地理志上》:“涪陵郡,西魏置合州。……统县三:石镜,旧曰垫江,置宕渠郡。西魏改郡为垫江,县为石镜。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涪陵郡。”(第3册,825页)《元和郡县志》卷33《剑南道下》:“合州……今州即汉巴郡之垫江县地也。宋文帝元嘉中,于此置东宕渠郡。后魏恭帝于东宕渠郡改置合州,以涪江自梓、遂州东来,至州南与嘉陵江合流,因名合州。……石镜,上。郭下。……宋文帝于此置东宕渠郡。”(下册,855—856页)宋元嘉中,姑作元嘉十五年(438年)。《太平寰宇记》卷136“合州巴川郡,今理石镜县。……今州即巴郡地。自秦至晋皆同之。宋于此置东宕渠郡。后魏大统初,其地入魏。恭帝三年改东宕渠为垫江郡,改县为石镜,以涪水北有园石似镜,因以名之。仍于郡置合州。盖取涪汉二水合于此,故为州称。后周于此复立宕渠郡。隋开皇初郡废,而州存,改合州为涪州。大业初改州为涪陵郡。武德元年复为合州,领石镜、汉初、赤水三县。又置新明县。长安三年置铜梁县。开元末置巴川县。天宝元年改合州为巴川郡。乾元元年复为合州。城临峡江之上,实控束之地。……石镜,本汉垫江县,属巴郡。宋改为宕渠县。后魏恭帝二年为石镜县。邑有青石如镜可照,故以为名。”(光绪金陵书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