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巴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巴县 (simplified Chinese)
Ba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61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56005 E 106.55871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巴县(561—1912年)
北周武成三年(561年)改垫江县为巴县,为巴郡治。①故治即今四川重庆市嘉陵江南城区。②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县渝州治。大业三年(607年)为巴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为渝州治。天宝元年(742年)为南平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渝州治。③。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为恭州治。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升恭州为重庆府,县为府治。④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属重庆路。⑤明洪武四年(1371年)属重庆府。⑥清因之。⑦1913年废府,县属四川省。⑧
注:
①《太平寰宇记》卷136:“渝州,南平郡,今理巴县。……南齐永明五年自州理移于僰溪口,即今江津县理也。又自涪州界阳关移理属之垫江县就江州所理。后周武成三年改垫江为巴县。蜀初立郡于此。”(光绪金陵书局本)
②《水经》卷33《江水注》:“(巴水)迳巴郡故城南,李严所筑大城北,西南入江。庾仲雍所谓江州县对二水口,右则涪内水,左则蜀外水,即是水也。江州县,故巴子之都也。……秦惠王遣张仪等救苴侯于巴,仪贪巴、苴之富,因执其王以归,而置巴郡焉,治江州。汉献帝初平元年,分巴为三郡,于江州,则为永宁郡治也。至建安六年,刘璋纳赛胤之讼,复为巴郡,以严颜为守。……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北府城是也。后乃徙南城。(守敬按:《名胜志》南城今南城坪)。”(杨守敬《水经注疏》本,下册,2792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清嘉庆一统志》第143册卷388《重庆府二·古迹》:“江州故城,在巴县西。本巴国都。汉置县为巴郡治。……《华阳国志》:秦惠文王王遣张仪灭巴,城江州。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有柑橘官。今北府城是也。后乃还南城。……《元和志》:巴县在岷江之西,汉水之南。即李严所修古巴城也。南齐改为垫江。周武成三年改为巴县。《寰宇记》:南齐永明五年江州自郡城移理僰溪口,又移垫江县就江州所理。”按:巴水即嘉陵江,则秦汉时江州县治今重庆市嘉陵江北江北区。建安六年(201年)徙治南城,当今重庆市嘉陵江南城区。
③《太平寰宇记》卷136:“渝州,南平郡,今理巴县。……梁太清四年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西魏大统十七年改楚为巴州。周闵帝元年改巴为楚,仍领巴郡。隋开皇元年改楚州为渝州。三年罢郡,所领县属州。大业三年罢州,复为巴郡。唐武德元年置渝州,因开皇旧名。领巴、江津、涪陵三县。其年以涪陵属涪州。三年置万春县。五年改万春县为万寿县。贞观十三年以废霸州之南平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南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渝州。…………巴县……南齐永明五年自州理移于僰溪口,即今江津县理也。又自涪州界阳关移理属之垫江为、县就江州所理。后周武成三年改垫江为巴县。蜀初立郡于此。”(光绪金陵书局本)
④《宋史》卷89《地理志五》:“重庆府,下。本恭州,巴郡,军事。旧为渝州。崇宁元年改恭州,后以高宗潜藩,升为府。旧领万寿县,乾德五年废。雍熙中,又废南平县。庆历八年以黔州羁縻南、溱二州来隶。皇祐五年,以南州置南川县。熙宁七年以南川县隶南平军。……县三:巴。”(第7册,2228页)《舆地纪胜》卷175《夔州路》:“重庆府……中兴以光宗皇帝潜藩升为重庆府,绍熙元年,今领县三:治巴县。……江津……《国朝会要》云:乾德五年废万寿,雍熙中废南平,二县来属。”(中华书局影印惧盈斋本,第5册,4546—47页)
⑤《元史》卷60《地理志三》:“重庆路,上。唐渝州。宋更名恭州。又升重庆府。元至元十六年立重庆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升为上路,割忠、涪二州为属郡。二十二年又割泸、合来属,省壁山入巴县,废南平军入南川县为属邑,置录事司。……县三:巴县,倚郭。”(第5册,1441页)
⑥《明史》卷2《太祖纪二》:“洪武四年……六月……汤和至重庆,明昇降。”(第1册,26页)改重庆府,姑定于是年。
⑦《清嘉庆一统志》第142册卷387《重庆府一·建置沿革》:“巴,附郭。……明属重庆府治。本朝因之。”
⑧内政部编《中华民国行政区划简表》,47页。商务印书馆,19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