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葭萌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葭萌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ame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98 to 125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2.10274 E 105.71325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葭萌县(598—1258年)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晋安县为葭萌县。属利州。大业三年(607年)属义城郡。①故治在今四川广元县南、剑阁县东江口之东、嘉陵江东岸。②唐武德元年(618年)属利州。天宝元年(742年)属益昌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利州。③宋因之。④蒙古宪宗九年(1259年)废。⑤
注:
①《隋书》卷29《地理志上》:“义城郡,后魏立益州,世号小益州。梁曰黎州。西魏复曰益州,又改曰利州,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葭萌,后魏曰晋安,置新巴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县改名焉。大业初又并恩金县入焉。”(第3册,822页)页)
②《清嘉庆一统志》第144册,卷391《保宁府二·古迹》:“葭明废县,在昭化县南。……按此县乃汉葭明县南境,隋始名为葭萌,《元和志》明白可证。或以为即汉葭萌者误。”《元和郡县志》卷22《山南道三》:“利州……葭萌县,北至州一百一十五里。……嘉陵墓江在县城面。”(上册,565页)《北周地理志》谓在今剑阁县东江口。按:江口在嘉陵江西岸,与《元和志》记载不合。应在江口之东,其弯曲正当嘉陵江北岸,地在广元县南境。
③《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利州,隋义城郡。武德元年改为利州,领绵谷、葭萌、益昌、义清、岐坪、嘉川、景谷七县。二年置总管府,管利、龙、隆、始、蓬、静六州。三年割绵谷之东界置南安州。四年割景谷县置沙州。七年又割岐坪、义清二县置南平州。其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督利、龙、隆、始、沙、南安、南平、静八州。利州领绵谷、葭萌、益昌、嘉川四县。八年废南安州,割三泉来属。贞观元年,废沙州。二年废南平州,复以景谷、岐坪、义清等县来属。其年以嘉川属静州。六年罢都督府。以州当剑口,移为中州,又降为下州。天宝元年改为益昌郡,仍割三泉属梁州。乾元元年复为利州。……葭萌,汉县。蜀为汉寿,晋改曰晋寿,江左改晋安。隋改为葭萌,取汉旧名。”(第4册,1531页)
④《宋史》卷89《地理志五》:“利州……县四:……葭萌……。”(第7册,2222页)
⑤《元史》卷60《地理志三》:“广元路,唐初为复州,又改益昌郡,又复为利州。宋为利州路,端平后兵乱无宁岁,地荒民散者十有七年。元宪宗三年立利州治,设都元帅府。至元十四年罢帅府,改为广元路。领县二……绵谷,下。昭化,元初并葭萌入焉。”(第5册,1437页)《元志》在至元年间废者,均有记载,姑计此县废于元至元年前,废于何时无考,今姑作废于宪宗九年(12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