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大昌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大昌县 (simplified Chinese)
Dach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81 to 128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1.27374 E 109.79695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大昌县(581—1282年)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建昌县为大昌县,属建平郡。三年(583年)废郡,属信州。大业三年(607年)属巴东郡。①故址即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北大昌。②唐武德元年(618年)属信州。二年属夔州。天宝元年(742年)属云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属夔州。③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属大宁监。④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入大宁州。⑤
注:
①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建平郡领建昌县。引《舆地纪胜》引《元和郡县志》曰隋开皇元年改曰大昌县。(上册,376页)按《隋书》卷29《地理志上》:“巴东郡,梁置信州,……大昌,后周置永昌郡,寻废,又废北井县入焉。”(第3册,825页)按北周避宇文泰讳,改泰昌为建昌县,当属可信。其改年姑定为闵帝元年(557年)。如王象之言改大昌县亦在后周时,无证据。今姑从《元和志》隋开皇元年(581年)改为大昌县。
②《清嘉庆一统志》第146册,卷398《夔州府二·古迹》:“大昌故城,在巫山县北。……本朝康熙九年省入巫山县。……旧志:故城周一里有奇。明成化七年土筑。在巫山县北一百二十里。”故址当今重庆市巫山县北大昌。
③《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夔州,隋巴东郡。武德元年改为信州,领人复、巫山、云安、南浦、梁山、大昌、武宁七县。二年以武宁、南浦、梁山属浦州。又改信州为夔州,仍置总管,管夔、峡、施、业、浦、涪、渝、谷、南、智、务、黔、克(充)、思、巫、平十九州。八年以浦州之南浦、梁山来属。九年又以南浦、梁山属浦州。贞观十四年为都督府,督归、夔、忠、万、涪、渝、南七州,后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云安郡。至德元年于云安置七州防御使。乾元元年复为夔州。……大昌,晋分巫、秭归县置建昌县,又改为大昌,隋不改。”(第4册,1555页)《新唐书》卷40《地理志四》:“夔州云安郡,本信州巴东郡,武德二年更州名,天宝元年更郡名。……县四:……大昌。”(第5册,1028页)
④《宋史》卷89《地理志五》:“夔州路,……大宁监,同下州。开宝六年以夔州大昌县盐泉所建为监。……县一:大昌,端拱元年自州来隶。旧在监南六十里,嘉定八年徙治水口监。”(第7册,2229页)按:《太平寰宇记》卷148:“大宁监,本夔州大昌县前镇煎盐之所也。在县西六十九里溪南山岭峭壁之中,有盐泉涌出,土人以竹引泉,置镬煮盐。皇朝开宝六年置监,以收课利。”(光绪金陵书局本)未见领大昌县,可见太平兴国时大昌县沿属夔州。《舆地纪胜》卷181《夔州路》:“大宁监……五代属夔州。皇朝太祖时始立监。(此据《国朝会要》云在开宝六年。又《寰宇记》云:监本夔州大昌县前镇煎盐之所也。在县西六十九里溪南山岭峭壁之中,有咸泉涌出,土人以竹引泉,置镬煮盐。皇朝开宝六年置监,以收课利。《图经》叙县门以为开宝六年有旨于县境近盐井泉十七里置大宁监)太宗时以大昌县来属(《国朝会要》在端拱元年。然《舆地广记》以为端拱元年以大昌县来属为监治焉。议按:大宁监与大昌县自是两处。今日以大昌县为监治,似合为一者,《广记》之言,与今《图经》所载不合。今削去‘为监治焉’一句)今隶夔州路,领县一:大昌。”(第5册,4654页)
⑤《元史》卷60《地理志三》:夔州路:“大宁州,旧大昌县,宋置监。元至元二十年升为州,并大昌县入焉。”(第5册,14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