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巫山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巫山县 (simplified Chinese)
Wush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83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1.08134 E 109.8888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巫山县(583—1912年)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名巫山县。属信州。大业三年(607年)属巴东郡。①故治即今四川巫山县治。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属信州。二年改信州为夔州,县属之。天宝元年(742年)属云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夔州。③北宋因之。④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夔州路。⑤明洪武四年(1371年)属夔州府。九年(1376年)夔州府降为州,县属之。十年(1377年)属夔州直隶州。十三年(1380年)复为为夔州府,县属之。⑥清因之。⑦1913后废府留县,属四川省。⑧
注:
①《隋书》卷29《地理志上》:“巴东郡,梁置信州,后周置总管府,大业元年府废。……巫山,旧置建平郡,开皇初郡废。”(第3册,825页)《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夔州,……巫山,汉巫县,属南郡。隋加‘山’字,以巫山硖为名。旧治巫子城。”(第4册,1555页)今姑作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名巫山县。
②《清嘉庆一统志》第146册,卷398《夔州府二·古迹》:“巫县故城,在今巫山县东。《战国策》:苏秦说楚威王曰:南有巫郡。《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三十年取楚巫郡。《水经注》:巫县故城之巫郡,城缘山为墉,周十二里一百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深谷,南临大江,故夔国也。《旧唐书地理志》:巫县旧治巫子城。《寰宇记》:巫山县在夔州东南七十二里。故城在今县北。晋移于此。县本夔子熊挚所治。今多熊姓者。”《太平寰宇记》卷148:“夔州,云安郡,今奉节县。……巫山县,东南七十二里。《史记》云:秦昭王三十年伐楚取黔中巫郡,汉改为巫县,属南郡。故城在今县北。晋移于此,立建平郡。梁武帝废郡。隋加山字,县本夔子熊挚所治,县今多姓熊者。”(光绪金陵书局本)晋后即今四川巫山县治。
③《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夔州,隋巴东郡。武德元年改为信州,领人复、巫山、云安、南浦、梁山、大昌、武宁七县。二年以武宁、南浦、梁山属浦州。又改信州为夔州,……天宝元年改为云安郡。至德元年于云安置七州防御使。乾元元年复为夔州。……巫山,汉巫县,属南郡。隋加‘山’字,以巫山硖为名。旧治巫子城。”(第4册,1555页)《新唐书》卷40《地理志四》:“夔州云安郡,本信州巴东郡,武德二年更州名,天宝元年更郡名。……县四:……巫山,中。有巫山。”(第5册,1028页)
④《宋史》卷89《地理志五》:“夔州路,州十:夔、黔、施、忠、万、开、达、涪、恭、珍。……夔州,……县二:……巫山。”(第7册,2226页)
⑤《元史》卷60《地理志三》:“夔路,唐初为信州,又为夔州,又为云安郡。又仍为夔州。宋升为帅府。元至元十五年立夔州路总管府……县二:……巫山。”(第5册,1443页)
⑥《明史》卷43《地理志四》:“夔州府,元夔州路,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洪武四年为府。九年四月降为州,属重庆府。十年五月直隶布政司。十三年十一月复为府,领州一、县十二:……巫山,府东。”(第4册,1030页)
⑦《清嘉庆一统志》第146册,卷397《夔州府·建置沿革》:“巫山县……明属夔州府。本朝因之。”
⑧内政部编《中华民国行政区划简表》,47页。商务印书馆,19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