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江原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江原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angyu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3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59065 E 103.80243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江原县(23-311年)
刘玄更始元年(23年)复改邛原县为江原县,属蜀郡。①东汉建武元年(25年)为公孙述所据,改蜀郡为成都尹。十二年(36年)十一月为刘秀将吴汉所平,复属蜀郡。②故址在今四川崇庆县东南江源场东羊马河东岸。③三国蜀仍属蜀郡。④魏景元四年(263年)为魏所灭,地入魏。⑤西晋仍为蜀郡治,太康十年(289年)改蜀郡为成都国。⑥惠帝光熙元年(306年)李雄称帝,地入蜀,仍属蜀郡。永嘉六年(312年)后改江原县为汉原县,并置汉原郡。⑦
注:
①刘玄更始元年(23年)复名有统一考证。
②《后汉书》卷13《公孙述传》:“建武元年四月,自立为天子,号成家。色尚白。建元曰龙兴元年。……改益州为司隶校尉,蜀郡为成都尹。……于是尽有益州之地。”(535-536页)建武十二年十一月为刘秀将吴汉所平。(第2册,543页)。《后汉书》卷23《郡国志五》蜀郡领江原县。(第12册,3509页)。
③新编《崇庆县志》第三编建置第三章考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73页):“汉江原县地有两说:一说江源乡。清乾隆《崇庆州志》载:‘汉江原在今州东三十里江源场之对河。’嘉庆、光绪两部州志亦从此说。一说今崇阳镇。民国《崇庆县志·方舆·山水》谓:‘汉江原滨文井江,宋原滨皂江。’其所言滨文井江之地,实指今崇阳镇。……关于汉江原在今江源场之说。见于着录者始于明之《蜀中名胜记》,该书引明《崇庆州志》云:‘东三十里江源镇,即汉江原县治。’故清代几部州志都认定汉江原在今江源场。”今从此说,作今崇庆县东南江源场东羊马河东岸。
④见《三国志》卷32《蜀志先主传》(第4册,890页)。并见清吴增仅撰、杨守敬补正《三国郡县表附考证》(二十五史补编本,第3册,2918页)、洪亮吉撰、谢锺英补注《补三国疆域志补注》卷9(二十五史补编本,第3册,3095页)。
⑤《三国志》卷4《魏志·三少帝纪》:景元四年(263年)十一月,“是月蜀主禅(邓)艾降,巴蜀皆平。”(第1册,149页)
⑥《晋书》卷14《地理志上》蜀郡领江原县。(第2册,439页)。《宋书》卷38《州郡志四》:“蜀郡太守,秦立。晋武帝太康中,改曰成都国,后复旧。”(第4册,1169页)《晋书》卷3《武帝纪》: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立颖为成都王。”(第1册,79页)同书卷59《成都王颖传》:“太康末受封,邑十万户。”(第5册,1615页)“永嘉中,立东莱王蕤子遵为颖嗣,封华容县王。后没于贼,国除。”按:永嘉中作四年(310年)。
⑦《资治通鉴》卷86晋惠帝光熙元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第6册,2720页)《元和郡县志》卷31《剑南道上》:蜀州:“《禹贡》梁州之域。秦灭蜀,为蜀郡。在汉为郡之江原县也。李雄据蜀,分为汉原郡,晋穆帝改为晋原郡。”晋原县:“本汉江原县,属蜀郡。李时改为汉原,晋为晋原。”《读史方舆纪要》卷67崇庆州晋原废县:“晋永嘉中,李雄立汉原郡治此。”(第3册,2887页)《十六国疆域志》卷6益州汉原郡领有汉原县(《二十五史补编本》第3册,4163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85《成都府二古迹》:“晋原废县:今崇庆州治。汉置江原县。晋永嘉中,李雄置汉原郡,并改县曰汉原。永和中平蜀改郡曰晋原,县故名曰江原。”卷384《成都府一·建置沿革》:崇庆州“晋永嘉六年李雄置汉原郡。永和中归晋,改晋原郡,宋齐因之。”新编《崇庆县志》:“312年(晋怀帝永嘉六年,成汉玉衡二年)李雄分蜀郡江原县地置汉原郡,改西晋江原县为汉原县,郡治设县,加领临邛县。郡治及县治在今崇阳镇西南郊龙门街旧址。汉原郡隶益州。”(59-60页)此永嘉六年说未见出处,盖取该年李雄统一益、梁二州为断。姑从之。然《华阳国志》卷3《蜀志》仍作蜀郡领江原县(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本,157页)按常琚,晋蜀郡江原人,曾任李氏史官,至散骑常侍,桓温平蜀后入建康。其撰《蜀志》时在咸和中李雄统一蜀地之际(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注》前言),不知为何仍作蜀郡江原县。姑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