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濟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济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ya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2 to 62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96236 E 114.95262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陈留郡 Chenliu Jun from 22 to 221
陈留国 Chenliu Guo from 222 to 223
陈留郡 Chenliu Jun from 224 to 231
陈留国 Chenliu Guo from 232 to 300
济阳国 Jiyang Guo from 301 to 301
陈留郡 Chenliu Jun from 302 to 334
陈留郡 Chenliu Jun from 349 to 627
曹州 Cao Zhou from 583 to 606
济阴郡 Jiyin Jun from 607 to 620
杞州 Qi Zhou from 621 to 626
阳夏郡 Yangxia Jun from 628 to 582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济阳县(约22--626年)

约更始元年(22年)复改济前为济阳(1),属陈留郡(2),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属陈留国,五年复属陈留郡,太和六年(232年)又属陈留国(3),西晋初同(4),永宁元年(301年)为济阳国治(5),约太安元年(302年)复为郡治(6)。约十六国后赵建武元年(335年)属建昌郡,太宁元年(349年)复属陈留郡(7);东晋、前燕、前秦、后燕、后秦并同(8)。北魏孝昌四年(628年)属阳夏郡(9),北周同(10),隋开皇三年(583年)属曹州,大业三年(607年)属济阴郡(11),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杞州,贞观元年(627年)废(12)。治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堌阳镇(13)。

注:
(1)《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陈留郡济阳,莽曰济前。(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59页)《长安志》卷1《总叙》:王莽分三辅为六尉郡,“更始元年,三辅各复其旧。”(长安县志局,1930年,1册,2页。)济阳虽不属三辅,今县名亦参照此年复旧。
(2)《后汉书志》21《郡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47页。
(3)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2。陈留国,黄初三年封,后复为郡,太和六年改为国。又济阳,黄初二年,以曹壹奉济阳怀王后,后封济阳侯,四年进爵为公。(《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55页)《三国志》卷4《魏志·三少帝记》:陈留王,封常道乡公,咸熙二年“禅位于晋嗣王,如汉魏故事。”裴松之注引《魏世谱》曰,封帝为陈留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册,154页。)《晋书》卷14《地理志上》:陈留国,魏武帝封。校勘记:《考异》袁廷檮曰,武帝当作元帝,即常道乡公也,晋受禅,封为陈留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18、443页)
(4)《晋书》卷14《地理志上》兖州陈留国。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19页。
(5)《宋书》卷35《州郡志一》南徐州济阳太守:晋惠分陈留为济阳国。(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46页)《晋书》卷4《惠帝纪》:永宁元年十二月封英为济阳王。(1册,99页)
(6)《晋书》卷59《齐王冏传》:长沙王乂入宫,攻冏府,幽其子长济阳王英。(5册,1610页)据《惠帝纪》攻冏在太安元年。(1册,98页)
(7)《太平寰宇记》卷1《河南道一》:开封府陈留县“汉为陈留郡,县隶焉。西晋末,郡县并废。”按:西晋末怀帝永嘉四年(310年)“石勒围仓垣,陈留内史王讃击败之。”(《晋书》卷5《孝怀帝纪》。1册,121页)东晋太兴二年(319年),初陈川自称陈留太守,四月,以浚仪降石勒。(《资治通鉴》卷91,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7册,2867页)西晋最后一年为建兴四年(316年),则东、西晋之间,均有陈留(国)郡,故《寰宇记》西晋末废郡之说,或意为地入北国,郡实未废。《晋书》卷14《地理志上》:“后石季龙改陈留郡为建昌郡。”(2册,420页)石季龙即后赵石虎,咸康元年袭位,改元建武元年(335年),太宁元年(349年)死,《通鉴》卷98穆帝永和五年:梁犊自称晋大将军,东掠荥阳、陈留诸郡。(7册,3086页)东晋永和五年即后赵太宁元年,《晋志》石季龙改陈留郡为建昌郡,不知始于何年,终于何年,据上太宁元年既已见陈留郡,故姑作后赵建武元年至十四年(348年)称建昌郡。
(8)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卷2、3、4、5。《二十五史补编》,3册,4102、4124、4149、4161页。
(9)《魏书》卷106《地形志中》梁州阳夏郡。(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32页)
(10)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7《河南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644页。
(11)《隋书》卷30《地理志中》梁郡,开皇十六年置宋州。雍丘,后魏置阳夏郡,开皇初郡废,十六年,置杞州,大业初州废。济阴郡,后周改曰曹州,领有济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36-7页)
(12)《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汴州雍丘县,武德四年以济阳等六县置杞州,贞观元年州废杞州及济阳等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33-4页)《新唐书》卷38《地理志二》:汴州雍丘县,本隶梁郡,武德四年以济阳等置杞州,贞观元年州废,省济阳等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989页)
(13)《水经注疏》卷7《济水》:济水迳东昏县故城北,济水又东,迳济阳县故城南。”(682-3页)《清嘉庆一统志》卷187《开封府二·古迹》:济阳故城“在今仪封厅北五十里。”(商务印书馆,1934年,《四部丛刊续编》69册,2页)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7《河南上》:阳夏郡济阳,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堌阳镇。(644页。)尚景熙《河南地名漫录》:兰考县,济阳城,现名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