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夷道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夷道县 (simplified Chinese)
Yidao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36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39239 E 111.45792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夷道县(23年——367年)(钱林书编写)
刘玄更始元年(23年)改江南县置。属南郡。(1)治所即今湖北枝城市。(2)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属临江郡,十五年属宜都郡。三国、西晋同。(3)东晋太和三年(368年)改名为西道县。(4)
注:
(1)《汉书》卷28下《地理志八上》南郡:“莽曰南顺。属荆州。”又在所领夷道县下载:“莽曰江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66页)《后汉书志》第22《郡国志四》南郡领有夷道县。(《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79、3480页)按:王莽败后,全国复汉旧郡、县名,但何时复名,未详。据《后汉书》卷11《刘玄刘盆子传》:更始即帝位,建元曰更始元年(23年),“是时海内豪桀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用汉年号,以待诏命,旬月之间,徧于天下”。(2册,469页)据此,姑作刘玄更始元年(23年)复旧郡、县名。
(2)唐《通典》卷183《州郡十三·古荆州》峡州宜都县:“汉夷道县故城,在今县西。”(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5册,4866页)《太平寰宇记》卷147《山南东道六·峡州》宜都县:“在今县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6册,4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44《荆州府一·古迹》夷道故城:“在宜都县西北。……魏武分南郡置临江郡,刘备曰宜都,治在县东四百步。”(《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7册,22页)又清崔培元《宜都县志》卷1下《地理古迹》夷道城:“《纪要》在县西北。……旧《志》今县治西一里有夷道故城,此即汉县旧治也。”(《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同治五年刊本影印,1975年,344册,148页)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荆州府宜都县,康熙起即治今湖北省宜都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9年,238页)按:宜都县1987年改为枝城市,当作夷道县治即今湖北枝城市。
(3)《晋书》卷15《地理志下》荆州:“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宜都郡领有夷道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54、456页)《宋书》卷37《州郡志三·荆州》宜都太守:“习凿齿云,魏武平荆州,分南郡枝江以西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为宜都。”(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19页)《太平寰宇记》卷147《山南东道六》峡州:“魏操平荆州于此置临江郡。《吴录》云:蜀昭烈皇帝立宜都郡于西陵,即夷陵也。”(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6册,1页)清吴增仅撰、杨守敬补正《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8《吴荆州》宜都郡:“故曰临江,建安十三年魏武分南郡立。寻入吴,属先主。沈《志》十五年先主改今名,二十四年复入吴。(《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948页)按:当作建安十三年(208年)属临江郡,十五年属宜都郡。三国、西晋同。而《水经·江水注》:“夷道县,魏武分南郡置临江郡。刘备改为宜都。郡治在县东四百步。”(《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850、2851页)《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引《水经注》作夷道为临江、宜都郡治。(3册,2948页)与之不同。
(4)《晋书》卷99《桓玄传》:兄子俊,“降为西道县公。又发诏为桓温讳,有姓名同者一皆改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8册,2592页)《水经·江水注》:“夷道县,……王莽更名江南。桓温父彝,改曰西道。”(《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850页)《读史方舆纪要》卷78《湖广四·彝陵州》宜都县:汉夷道县,“太和中,桓温以父嫌名,改曰西道,寻复旧。”(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59页)按:改名具体年代未详,姑作太和三年(368年)改名为西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