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枝江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枝江县 (simplified Chinese)
Zhiji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193 to 31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47154 E 111.91258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枝江县(193年——316年)(钱林书编写)
东汉初平四年(193年)改枝江侯国置,属南郡。(1)治所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北沮漳河岸。(2)三国吴不改。(3)西晋仍属南郡。(4)东晋建武元年(317年)迁治。(5)
注:
(1)《后汉书志》第22《郡国志四》南郡领有枝江侯国。(《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80页)清吴增仅撰、杨守敬补正《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8《吴荆州》第一格南郡领有枝江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947页)按:何时灭国为县未详,故作献帝初平四年(193年)废国为县。
(2)《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江汜枝分,东入大江,县治洲上,故以枝江为称。……盛弘之曰:县旧治沮中,后移出百里洲。”会贞按:“《通鉴》晋元兴三年《注》,沿沮水上下为沮中。”又曰:“《沮水经》,沮水东南过枝江县东南,入于江。此县旧治沮中之证。其迁出百里洲,古地志皆不言在何时。”(《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854页)按:沮水下游即今沮漳河,当作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北沮漳河岸。
(3)清吴增仅撰、杨守敬补正《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8《吴荆州》南郡领有枝江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947页)而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64《荆湖北路·江陵府上》枝江县下引《图经》云:二汉属南郡。“魏属临江郡,晋至隋因之。”(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2195页)又清《嘉庆一统志》卷344《荆州府一·建置沿革》枝江县:“三国属宜都郡。”(《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7册4页)按:据《晋书》卷15《地理志下·荆州》:南郡领有枝江(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55页)等,姑不从。
(4)《晋书》卷15《地理志下·荆州》:南郡领有枝江(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55页)又《宋书》卷37《州郡志三·荆州》南郡太守:“晋武帝太康元年改曰新郡,寻复故。”领有枝江侯相。”(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17、1118页)按:“寻复故”,因时间短,不予表示。
(5)《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江汜枝分,东入大江,县治洲上,故以枝江为称。……盛弘之曰:县旧治沮中,后移出百里洲。”会贞按:“《通鉴》晋元兴三年《注》,沿沮水上下为沮中。”又曰:“《沮水经》,沮水东南过枝江县东南,入于江。此县旧治沮中之证。其迁出百里洲,古地志皆不言在何时。《枝江县志》,东晋时,避苻坚之难,移治百里洲。《舆地纪胜》,百里洲在枝江县。《图经》云,其上宽广。在今县东。接江陵县界。明嘉靖中,为江水冲断,分为上百里洲、下百里洲。”(《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854、2855页)按:姑作东晋初建武元年(317年)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