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黃梅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黄梅县 (simplified Chinese)
Huangmei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98 to 123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10005 E 115.85098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黄梅县(598年——1236年)(钱林书编写)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蔡县置。属蕲州。(1)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北大河铺东一里。(2)大业三年(607年)属蕲春郡。(3)唐武德四年(621年)为南晋州治,八年(625年)属蕲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属蕲春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蕲州。(4)五代吴、南唐同。(5)北宋不改。(6)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徙治今湖北武穴市梅川镇东南新洲西部。(7)
注:
(1)《隋书》卷31《地理志下·蕲春郡》黄梅县:“旧曰永兴,开皇初改曰新蔡。十八年(598年)改名焉。”(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5页)《元和郡县图志》卷27《江南道三·蕲州》黄梅县:“本汉蕲春县,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新蔡县,属蕲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655页)按:当作黄梅县仍属蕲州。
(2)清《嘉庆一统志》卷340《黄州府一·古迹》永兴故城:“在黄梅县西北。南齐置县。隋初改名新蔡,后改名黄梅。元初移治而此城废。……《县志》:黄梅旧城,在今县西白花坂。元初移于今治。”又义丰废县下曰:“《县志》:黄梅旧治在县西,西去大河铺一里,其城址尚存。”(《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5册,25页)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黄州府黄梅县治,即今湖北省黄梅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9年,236页)白花坂,未见。但在今黄梅县西北二十里处有大河铺。(湖北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地图集》,1965年,武汉,49页)按:永兴故城,即新蔡故城,也是黄梅旧城。姑作黄梅县旧治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北大河铺东一里。而湖北省黄梅县人民政府编《黄梅县志》谓:“新蔡县或以山名县,……至今,蔡山附近的宝山、郑家山有旧城遗址。据考查,是九江王英布旧城所在地,亦即南新蔡郡新蔡县的旧址。”(湖北人民出版社,1965年,上卷,5页)则以为黄梅县旧治在今黄梅县西南蔡山附近的宝山、郑家山一带。与之不同。
(3)《隋书》卷31《地理志下》蕲春郡领有黄梅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5页)按:据《隋书》卷28《百官志下》:“炀帝即位,多所改革。三年定令……罢州置郡,郡置太守。”(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793、802页)按:当作大业三年(607年)黄梅县改属蕲春郡。
(4)《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淮南道》蕲州:“隋蕲春郡。武德四年(621年),平朱粲,改为蕲州,领蕲春、蕲水、罗田、黄梅、浠水五县。其年……又于黄梅县置南晋州。八年,废州,以黄梅来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蕲春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蕲州。”领有黄梅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78、1579页)按:武德四年,黄梅县属蕲州,因其年即为南晋州治,故不予表示。
(5)《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三》吴、南唐有蕲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725页)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11《十国地理表上》吴、南唐之蕲州,领有黄梅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4册,1587、1588页)
(6)《宋史》卷88《地理志四·淮南西路》蕲州领有黄梅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83页)
(7)《元史》卷59《地理志二·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蕲州路黄梅县:“嘉熙兵乱,侨治大江中洲,后复旧。”(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410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40《黄州府一·山川》严家洲:“在广济县东南江中,一名中洲,接黄梅县之新洲。(宋嘉熙及)元末尝徙县治此。《县志》:中洲即新洲内老洲也。”(《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5册,21页)按:“宋嘉熙兵乱”,因嘉熙元年已有蒙古兵南下与宋兵战于此地,姑作嘉熙元年战乱。又广济县(今武穴市)梅川镇东南江中与黄梅县接壤处有新洲,其治应在今湖北武穴市梅川镇东南新洲西部。当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广济县徙治于此。姑作黄梅县也侨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