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蘄春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蕲春县 (simplified Chinese)
QicChu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08 to 37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13756 E 115.32143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蕲春县(208年——371年)(钱林书编写)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改蕲春侯国置,为蕲春郡治。(1)治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西北、蕲水东岸。(2)三国同。(3)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属弋阳郡。(4)永熙元年(290年)又属西阳郡。(5)东晋咸安二年(372年)改名蕲阳县。(6)
注:
(1)《后汉书》卷18《陈俊列传》:建武“十三年(37),增邑,定封祝阿侯。明年,征奉朝请。二十二年卒。子浮嗣,徙封蕲春侯。浮卒,子专诸嗣。专诸卒,子笃嗣。”(《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82页)按:蕲春侯国何时废,未详。《后汉书志》第22《郡国志四》江夏郡领有蕲春侯国。(《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82页)则在永和时仍为侯国。据《宋书》卷37《州郡志三·郢州》西阳太守蕲阳令:“二汉江夏郡有蕲春县,吴立为郡。”(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28页)又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卷7《考证》扬州蕲春郡曰:“今考《吴志》孙权、吕蒙、淩统诸《传》,建安十三年孙权击斩黄祖,遂得江夏南境,蕲春郡当即是时分江夏立。”(《三国郡县表附考证》,见《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945页)按:姑作建安十三年(208年)蕲春侯国改为蕲春县,为蕲春郡治。
(2)《水经·蕲水注》:《经》“蕲水出江夏蕲春县北山,南过其县西。”《注》:“晋改为蕲阳县。”《疏》守敬按:“故城在今蕲州西北。”(《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657、2658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40《黄州府一·古迹》蕲春故城:“在蕲州西北。”(《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5册,24页)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黄州府蕲州即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5、236页)则汉蕲春县治,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西北、蕲水东岸。而《读史方舆纪要》卷76《湖广二·蕲州》蕲春废县谓:“今州治。”(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248页)当因蕲春县治与州治相近耳,与之小异。
(3)清吴增仅撰、杨守敬补正《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7《吴扬州》蕲春郡治蕲春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934页)
(4)《晋书》卷14《地理志上·豫州》弋阳郡领有蕲春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22页)又《宋书》卷36《州郡志二·江州》寻阳太守:“吴立蕲春郡,寻阳县属焉。晋武帝太康元年,省蕲春郡。”(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86页)按:姑作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废蕲春郡,县改属弋阳郡。
(5)《宋书》卷37《州郡志三·郢州》西阳太守:“晋惠帝又分弋阳为西阳国,属豫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27页)又清毕沅《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卷2《豫州》沅按:“《陈頵传》以西阳太守蒋巽代之、《庾亮传》西阳太守樊峻、《庾翼传》为西阳太守。按:西阳王羕咸和初降为弋阳县王,盖国废后西阳复为郡耳。疑此郡自惠帝置后,本未尝废,《地理志》失载也。”(《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3539页)按:晋时王国作郡,故作晋惠帝永熙元年(290年)弋阳郡改为西阳郡。《读史方舆纪要》卷76《湖广二·蕲州》蕲春废县:“晋仍为蕲春县,属弋阳郡,后属西阳郡。”(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259页)按:当作永熙元年(290年)改属西阳郡。
(6)《元和郡县图志》卷27《江南道三》蕲州:三国时“于此置蕲春郡。晋孝武帝改曰蕲阳,以郑太后讳故也。”又在蕲春县下曰:“晋改为蕲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改蕲春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654、655页)又《读史方舆纪要》卷76《湖广二·蕲州》蕲春废县:“晋仍为蕲春县,属弋阳郡,后属西阳郡。咸安初,改为蕲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259页)按:晋孝武帝即位于咸安二年,姑作东晋咸安二年(372年)改名蕲阳县,属新蔡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