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灄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滠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Y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305 to 55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70577 E 114.36210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滠阳县(305年——556年)(钱林书编写)
西晋永兴二年(305年)分安陆东界置,属江夏郡。(1)治所在今湖北黄陂县滠口镇东南。(2)南朝宋、齐、梁同。(3)西魏大统元年(535年)为梁宁郡治。(4)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废。(5)
注:
(1)《晋书》卷81《朱伺传》:“张昌之逆,太守弓钦走滠口,伺与同辈郴宝、布兴合众讨之,不克,乃与钦奔武昌。后更率部党攻灭之。转骑部曲督,加绥夷都尉。伺部曲等以诸县附昌,惟本部唱义讨逆,逆顺有嫌,求别立县,因此遂割安陆东界为滠阳县而贯焉。”(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120页)《资治通鉴》卷144《齐纪十》和帝中兴元年:“汝南民胡文超起兵于滠阳。”胡三省《注》:晋惠帝世,分安陆东界立滠阳县,属江夏郡。(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10册,4494页)按:黄陂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黄陂县志》在《历史沿革》中曰: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置滠阳县。(湖北武汉市,武汉出版社,1992年,27页)姑从之。又《宋书》卷37《州郡志三·郢州》江夏郡:“羡阳子相,晋惠帝世,安陆人朱伺为陶侃将,求分安陆东界为此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25页)县名与之异。
(2)《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合滠口,水上承溳水于安陆县而东迳滠阳县北,东流注于江。”杨守敬按:滠阳县,“在今黄陂县南。”(《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901页)又清《嘉庆一统志》卷338《汉阳府一·古迹》滠阳废县:“《汉阳志》,在县北四十里。今为黄陂境。”(《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4册,20、21页)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汉阳府黄陂县即今湖北黄陂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5页)黄陂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黄陂县志》在《历史沿革》中曰:滠阳县“治所牛湖堡(县南藤子岗附近)”。(湖北武汉市,武汉出版社,1992年,27页)清光绪二十七年《湖北舆地图》之《黄陂县舆图南》在县南界滠河之阳有牛湖关(今滠口镇东南),在明、清汉阳县东北四十余里,则滠阳县治在其附近。姑作县治在今湖北黄陂县南滠口镇东南。
(3)《宋书》卷37《州郡志三·郢州》江夏郡领有羡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24页)按:据《晋书》卷81《朱伺传》当作滠阳县,详《注》(1)。《南齐书》卷15《州郡志下·郢州》江夏郡领有滠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76页)清洪齮孙《补梁疆域志》卷3《郢州》江夏郡领有滠阳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407页)
(4)《魏书》卷106中《地形志中·湘州》:“梁宁郡,领县一,滠阳。”(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92页)又光绪《湖北舆地图记》卷6《汉阳府舆地记二》黄陂县沿革曰:“西魏于滠阳县立梁宁郡,领滠阳一县,属湘州。”(光绪二十年,湖北舆图局篡刊)姑作西魏大统元年(535年)为梁宁郡治。而黄陂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黄陂县志》在《历史沿革》中曰:梁时滠阳县“天监十三年(514年)属湘州梁宁郡”。(湖北武汉市,武汉出版社,1992年,27页)与之异。又臧励龢《补陈疆域志》卷3《郢州》江夏郡滠阳:“《宋志》晋惠帝时分安陆东界置。又有沌阳县陈废,有沌阳镇(《陈书·宣帝纪》太建十二年,周司马消难以沌阳镇内附)、鲁山镇(《陈书·世祖纪》天嘉元年,齐军守鲁山城,戊午,齐军弃城走。又《宣帝纪》太建十二年,周司马消难以鲁山镇内附,即此。”(《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462页)谭其骧《〈补陈疆域志〉校补》校曰:“二镇既非陈土,因消难内属,则不当隶江夏也。(滠阳,江夏属县。)(《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上册,124页)按:滠阳县,当曾属陈,作所属不改。
(5)《周书》不载,王仲荦《北周地理志》也未载。(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清《嘉庆一统志》卷338《汉阳府一·古迹》滠阳废县:“后周时废。”《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4册,20页)姑作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