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下雋縣 (traditional Chinese)
下隽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aju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58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26707 E 113.79510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下隽县(23年——588年)(钱林书编写)
刘玄更始元年(23年)改闰隽县置,属长沙郡。东汉同。(1)治今湖北通城县西。(2)三国、晋不改。(3)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改属巴陵郡。齐同。(4)梁大同五年(539年)为上隽郡治,承圣三年(554年)为隽州治。陈天嘉四年(563年)又为上隽郡治。(5)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入蒲圻县。(6)
注:
(1)《汉书》卷28下《地理志八下·长沙国》:“莽曰填蛮。”又在所领下隽县载:“莽曰闰隽。”(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639页)《后汉书志》第22《郡国志四》长沙郡领有下隽县。(《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85页)按:王莽败后,全国复汉旧郡、县名,但何时复名,未详。据《后汉书》卷11《刘玄刘盆子传》:更始即帝位,建元曰更始元年(23年),“是时海内豪桀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用汉年号,以待诏命,旬月之间,徧于天下”。(2册,469页)据此,姑作刘玄更始元年(23年)复旧郡名。
(2)《水经注疏》卷35《江水注》:江水又东,左得子练口,又东合练口,南直练洲。江之右岸得蒲矶口,即陆口也。“水出下隽县西三山溪,其水东径陆城北,又东径下隽县南,故长沙旧县。杨守敬按:下隽县“在今通城县西。”(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884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36《武昌府·古迹》下隽故城:“在通城县西。”(《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4册,2页)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武昌府通城县即今湖北省通城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4页)现为通城县。(《湖北省地图册》,湖北省测绘局,1990年,91——92页)。则下隽县,在今湖北通城县西。又《水经注疏》卷35《江水》:“又东南,油水从西南来之。又东至长沙下隽县北。”守敬按:“《后汉书·马援传》,征五陵蛮,军次下隽,议从壶头从充两道入。章怀《注》,故城在辰州沅陵县。《通典》同。是已出充之南,壶头之西,于地望不合,其误无疑。《方舆纪要》驳之,而据此《经》江水东至下隽县北,澧水、沅水、资水、湘水,《经》皆云至下隽县西北入江,则汉之下隽,即此《注》陆水所经之下隽,不在巴城,而在通城。乃《一统志》谓下隽当在长沙、武陵间,吴以后始移而东,讵知《水经》为三国魏人作,不得下及吴后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873、2880页)
(3)清吴增仅撰、杨守敬补正《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8《吴荆州》长沙郡领有下隽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951、2952页)又《晋书》卷15《地理志下·荆州》长沙郡领有下隽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57页)
(4)《宋书》卷37《州郡志三·郢州》巴陵太守:“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分长沙之巴陵、蒲圻、下隽,江夏之沙阳四县立,属湘州。”领下隽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26、1127页)《南齐书》卷15《州郡志下·郢州》巴陵郡领下隽县。(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77页)按:《南齐书》齐为巴陵郡治。据考巴陵郡治巴陵县,详巴陵县。
(5)清洪齮孙《补梁疆域志》卷3《隽州》下(上)隽郡领下隽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409页)臧励龢《补陈疆域志》卷3《郢州》上隽郡领有下隽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462页)《太平寰宇记》卷112《江南西道十·鄂州》崇阳县:梁大同五年(539年)于下隽县置上隽郡,“承圣三年(554年)改为隽州。陈天嘉四年(563年)州废。”又蒲圻县下曰:“陈又改上隽郡为隽州,天嘉元年(560年)还复本名”。(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2册,13、12页)谭其骧《补陈疆域志校补》卷二上隽郡下《校》曰:按此节见《寰宇记》蒲圻县下引盛弘之《荆州记》。又崇阳县之说。先后说不相合,盛说疑非。”(《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上册,124页)按:姑作梁大同五年(539年)下隽县为上隽郡治,承圣三年(554年)为隽州治。陈天嘉四年(563年)又为上隽郡治。
(6)清《嘉庆一统志》卷336《武昌府·古迹》下隽故城:“《寰宇记》梁大同五年(539年)于下隽县置上隽郡,承圣三年(554年)改为隽州。陈天嘉四年(563年)州废。隋开皇九年(589年)省下隽入蒲圻。”(《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4册,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