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沭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沭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Shuy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78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13415 E 118.77732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沭阳县(578-1911年)治所(王文楚编写)
北周建德七年(578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1)。为沭阳郡治,治今江苏沭阳县(2)。隋开皇三年(583年)属海州,大业三年(603年)属东海郡(3)。大业十三年(617年)为沭州治。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海州,总章元年(668年)属泗州,咸亨五年(674年)复属海州(4)。天宝元年(742年)属东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海州(5)。五代吴、南唐同(6)。北宋因之(7)。南宋隆兴二年入金(8),属海州(9)。嘉定十二年(1219年)复归宋海州,景定二年(1261年)属西海州(10)。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海州路,同年属海宁府,次年属海宁州(11)。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淮安府海州(12)。清雍正二年(1724年)属海州直隶州(13)。民国元年(1912年)废海州,沭阳县直属江苏省(14)。
注:
(1)《太平寰宇记》卷22《河南道二十二》沭阳县:“周武帝建德七年改怀文为沭阳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5册,12——13页)
(2)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8《河南下》:“沭阳郡,治沭阳。”“沭阳,今江苏沭阳县沭城镇。”(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724——725页)
(3)《隋书》卷31《地理志下》:东海郡,“梁置南、北二青州,东魏改为海州。”沭阳县,东魏为沭阳郡,“开皇初郡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1——872页)按隋开皇三年废沭阳郡,沭阳县属海州,大业三年改海州为东海郡,沭阳县属东海郡。
(4)《太平寰宇记》卷22《河南道二十二》海州沭阳县:“大业十三年,土人藏君反于沭阳县,置沭州。唐武德四年复为沭阳县,,属海州。”(同上引书,5册,12——13页)
(5)《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445——1446页。
(6)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11《十国地理表上》,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4册,1588页。
(7)(10)《宋史》卷88《地理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79——2180页。
(8)《宋史》卷33《孝宗纪一》:隆兴元年八月,金人“以书求海、泗、唐、邓四州地”,“勿许”,二年七月,“海、泗州彻戍。”(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3册,624、627页)沭阳县随海州入金。
(9)《金史》卷25《地理志中》:海州领县五,下文仅朐山、赣榆、东海、涟水四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册,624页),数目不合。《宋史》卷88《地理志四》:海州,“隆兴初,割以畀金,隶山东路,以涟水县来属。”(同上引书)据此,金之海州应有沭阳县,《金史·地理志》脱。
(11)《元史》卷59《地理志二》:海宁州,唐海州,“元至元十五年,升为海州路总管府,复改为海宁府,未几降为州。”领有沭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416页)。此云“未几”,不知何年,它书又未载,姑以至元十五年的次年即十六年计。
(12)《明史》卷40《地理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4册,916页。牛平汉《明代政区沿革综表》,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37页。
(13)清《嘉庆一统志》卷105《海州·建置沿革》,《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35册,2——3页)
(14)《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内政部编,商务印书馆,1947年,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