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興寧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兴宁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ngni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1078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4.13869 E 115.72735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兴宁县(1078-1911年)治所(张修桂编写)
宋元丰元年(1078年)迁置,属循州(1)。治所即今广东省兴宁县(2)。元至元十三年属循州路,二十三年,属循州(散州)(3)。明洪武二年改属惠州府(4)。清雍正十一年改属嘉应州(5)。1912年废州留县(6)。
————————————————————
(1),《宋史》卷90?地理六?循州,领县三,有兴宁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236页)。
《嘉庆一统志》卷456?嘉应直隶州?建置沿革?兴宁县:“唐属循州。南汉乾亨初升为齐昌府,徙县治。宋天禧二年复为县。”(《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71册)。作天禧二年废府留县并迁治。参见注(2)。
(2),《元和郡县图志》卷34?岭南道?循州?兴宁县:“本汉龙川县之地也,晋于今县西三里置兴宁县,属东官郡。隋开皇十年郡废,以县属循州。六石山,在县西南三里。”(北京,中华书局,下册,892-893页)。
《太平寰宇记》卷159?循州?兴宁县:“汉龙川县地,晋元兴中置兴宁县,治平原。伪汉刘龑移于旧县西六十里,地名长乐即今理。”(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8册。)治所(张修桂编写)
《嘉庆一统志》卷446?嘉应州?古迹?兴宁故城:“在今兴宁县东北。《宋书?州郡志》东官郡领兴宁县,江左立。陈永定元年,封荀朗为兴宁侯,即此。《寰宇记》晋元兴中置兴宁县,治平原。南汉刘龑移于旧县西六十里,地名长乐,即今长乐县也(《宋史?地理志》作天禧三年移治长乐,不从,从《寰宇记》)。宋天禧二年移还故县。《九域志》县在循州东北一百三十五里,即今治。新志有大龙田、盘石围,在县东北二十里,其地有九十九墩,旧尝议建县于此,今有墟市,唐时故址,盖在其侧。”(《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71册)。
宣统元年《广东地舆全图》兴宁县图:清兴宁县治即今兴宁县,北有大龙田堡、大龙田墟,即今广东省兴宁县北龙田镇。(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第108号)。
据以上资料:(1),唐时兴宁县故址当在大龙田墟附近,即今兴宁县北龙田镇。(2),晋南朝兴宁县在大龙田墟西三里,何时迁龙田镇,不见记载,今作隋开皇十年改属循州时,兴宁县治东迁三里于今龙田镇。(3),南汉刘龑移于旧县西六十里,地名长乐,即清长乐县,今五华县西北华城。(4),宋天禧二年移还故县,即今兴宁县龙田镇。(5),元丰时兴宁县治已在今广东兴宁县治,作元丰元年迁今治。
(3),《元史》卷62?地理五?循州:“元至元十三年立总管府。二十三年,改为散州。领县三:龙川、兴宁、长乐。”(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519页)。
(4),《明史》45?地理六?广东?惠州府:“元潮州路,属广东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一、县十。归善,倚;…兴宁,元属循州,洪武二年四月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40页)。
(5),《嘉庆一统志》卷456?嘉应直隶州?建置沿革?兴宁县:“明属惠州府。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一年改属嘉应州。”(《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71册)。
(6),《中华民国行政区划简表》11?广东省:梅县,“旧嘉应直隶州。民国三年一月改县并改今名。”有兴宁县。(内政部编,商务印书馆,1947年,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