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陽江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阳江县 (simplified Chinese)
Yangji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618 to 186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1.84542 E 111.95895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阳江县(618-1866年)治所(张修桂编写)
隋末义宁二年(618年)分高凉县置,属高凉郡(1)。治所即今广东省阳江市(2)。唐武德四年(621年)属高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县改属恩州,天宝元年(742年)属恩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恩州,大顺二年(891年)为恩州治(3)。五代因之,宋庆历八年(1048年)为南恩州治(4)。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为南恩路治,十九年(1282年)降为恩州(5)。明洪武元年(1368年)恩州废,县改属新州,二年四月新州废,县属肇庆府,清因之(6)。同治六年(1867年)升为阳江直隶州(7)。
————————————————————
(1),《旧唐书》卷41?岭南道?恩州:隋高凉郡。“阳江,隋置县也。”(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720-1721页)。按:《隋书?地理志》高凉郡治高凉县,统县九,无阳江县;《一统志》阳江县下谓“萧铣时,又分高凉置阳江县。”今作隋末义宁二年萧铣分高凉置阳江县,属高凉郡。
(2),自置县至今,未见迁徙记载,县治即今广东省阳江县。
(3),《旧唐书》卷41?岭南道?恩州:“隋高凉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高州都督府,管高、春、罗、辩、雷、崖、儋、新八州。七年,割雷、崖、儋、新属广州。贞观二十三年,废高州都督府,置恩州。天宝元年,改为恩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恩州。”领县三:“恩平,州治所,汉合浦郡也,隋置海安县,武德五年改为齐安,至德二年九月改为恩平也;杜陵,隋杜原县,武德五年改为杜陵也;阳江,隋置县也。”高州:“隋高凉郡。旧治高凉县,后改为西平。贞观二十三年,分西平、杜陵置恩州,高州移治良德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720-1721页)。
《唐书》卷43上?地理7:“恩州恩平郡,本齐安郡,贞观二十三年以高州之西平、齐安、杜陵置。大顺二年徙治恩平。”县三:“恩平,本海安,武德五年曰齐安,至顺二载更名。有西平县,本高凉,亦武德五年更名,后省;杜陵,本杜原武德五年更名;阳江。”高州:“武德六年分广州之电白、连江置。本治高凉,贞观二十三年徙治良德,大历十一年徙治电白。”(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100页)。
《太平寰宇记》卷158?恩州?阳江县:“隋置县,因邑界阳江为名。州旧治恩平县,唐大顺二年经兵寇,移州理于此。”(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8册。)
(4),《舆地纪胜》卷98?广南东路?南恩州、春州:“唐平萧铣,立春州(《唐志》,武德四年以高凉郡之阳春县置春州),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又立恩州。(天宝元年)改恩州为恩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恩州。五代为南汉所有。皇朝平岭南,(开宝五年)废春州,以其地隶恩州,寻复置春州(开宝六年)。仁宗(庆历八年)时,以河北路贝州为恩州,仍于旧恩州上加南字作南恩州。分二十三路隶广南东路。寻又废春州为阳春县,隶南恩州(熙宁六年)。今领县二,治阳江。”(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3057-3060页)。
(5),《元史》卷62?地理五?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南恩州:“唐恩州,又为齐安郡。宋改南恩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南恩路。十九年,降为散州。领县二:阳江,阳春。”(中华书局,1976年,5册,1517-1518页)。
(6),《明史》45?地理六?广东?肇庆府:“元肇庆路,属广东道。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一、县十一:高要,倚。…阳江,元南恩州治此直隶广东道。洪武元年,南恩州废属新州,改属新州,二年四月新州废,属府。”(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37页)。
《嘉庆一统志》卷447?肇庆府一:“明洪武元年复曰肇庆府,属广东布政使司治。本朝顺治六年,析广州之新会县及新兴、恩平二县地,增置开平县;雍正十年,析新会、开平二县地,增置鹤山县。共领州一,县十二:高要县,附郭。四会。…阳江县,…明洪武二年(新)州废,以县属肇庆府,本朝因之。”(《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67册)。
(7),民国《阳江志》卷(1),地理志?建置沿革:“同治六年改阳江县为直隶州,以肇庆府之阳春、恩平、开平三县来属,寻开平仍隶肇庆府;九年阳春、恩平仍隶肇庆府,改州为直隶厅;光绪三十二年复改直隶州,以阳春、恩平来属;宣统三年,恩平仍隶肇庆府。”(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华南地方?第190号,1册,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