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陽春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阳春县 (simplified Chinese)
Yangchu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1006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2.44018 E 111.94008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阳春县(1006-1911年)治所(张修桂编写)
宋景德三年(1006年)迁置,为春州治(1)。治所即今广东省阳春县北春湾镇(2)。大中祥符九年春州废,县属新州,天禧四年复为春州治(3)。熙宁六年废春州,县改属南恩州(4)。元至元十三年属南恩路,十九年属南恩州(5)。明洪元年州废,县改属新州,二年四月新州废,改属肇庆府,清因之(6)。1911年废府留县(7)。
————————————————————
(1),《嘉庆一统志》卷447?肇庆府?古迹?阳春废郡:“今阳春县治。梁置。隋平陈废为县。唐于县置春州。…宋景德中,本道转运使以州城水土恶弱,迁于铜石,越数岁,复归于旧。大中祥符九年并入新州,天禧四年复置,熙宁六年废。县志,故春州治,在阳春县北八十里铜石山南,即宋时所移也。”(《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67册)。阳春郡以阳春县为治所。据以上资料,陈至宋景德二年,阳春县治所即今广东省阳春县。景德三年,阳春与春州同时迁治于铜石山南,大中祥符九年春州废,阳春县复归于今阳春县治。
(2),宣统元年《广东地舆全图》阳春县图:县北有铜石山,其南之阳春县,相当今广东省阳春县北春湾镇。(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第108号)。
1, 见注(1)。
(4),《宋史》卷90?地理六?广南东路?南恩州?阳春县:“熙宁六年废春州,并铜陵县入阳春来隶。”(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238页)。
(5),《元史》卷62?地理五?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南恩州:“唐恩州,又为齐安郡。宋改南恩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南恩路。十九年,降为散州。领县二:阳江,阳春。”(中华书局,1976年,5册,1517-1518页)。
(6),《明史》45?地理六?广东?肇庆府:“元肇庆路,属广东道。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一、县十一:高要,倚。…阳春,元属南恩州。洪武元年属新州,二年四月新州废,属府。”(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36页)。
《嘉庆一统志》卷447?肇庆府一:“明洪武元年复曰肇庆府,属广东布政使司治。本朝顺治六年,析广州之新会县及新兴、恩平二县地,增置开平县;雍正十年,析新会、开平二县地,增置鹤山县。共领州一,县十二:高要县,附郭。四会。…阳春县,…明洪武初改属肇庆府,本朝因之。…。”(《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67册)。
(7),《中华民国行政区划简表》11?广东省:高要县“旧肇庆府附郭首县,民国元年裁府留县。”阳春县。(内政部编,商务印书馆,1947年,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