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新興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新兴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nxi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02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2.70292 E 112.22508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新兴县(502-1911年)治所(张修桂编写)
梁天监元年(502年)以新成县改名,并移新州新宁郡来治(1)。治所即今广东省新兴县(2)。隋开皇十年(590年)废新宁郡,县仍为新州治,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县属信安郡(3)。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以县置新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新兴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新州治(4)。五代宋因之(5)。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为新州路治,十九年(1282年)降路为州(6)。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新州,县改属肇庆府,清因之(7)。1912年废府留县(8)。
————————————————————
(1),《嘉庆一统志》卷447?肇庆府?建置沿革?新兴县:“东晋永和七年置新宁郡又置新兴县,与临允皆属焉。宋因之。齐更县名新城,梁复名,省临允入,移新宁郡来治,兼置新州。隋平陈郡废,大业初州废,属新安郡。唐武德四年复置新州,天宝元年改曰新兴郡,乾元初复曰新州,属岭南道。宋曰新州新宁郡,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置新州路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属广东道。明洪武初废州,以新兴县属肇庆府。本朝因之。”(《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67册)。按:“梁复名”,作梁天监元年改新成县为新兴县,并移新宁郡来治,兼置新州。
(2),《嘉庆一统志》卷447?肇庆府?古迹?废新州:“在新兴县东。晋置新宁郡。梁兼置新州。隋废。唐复置,明初废。《旧唐属地理志》新州东至义宁县四十一里,北至端州一百四十里,治新兴,汉临允县地。《宋史地理志》新州新兴县,咸平六年移治州城西。旧志,新兴旧县,在今县东五十步。”(《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67册)。据此作古今同治,即今广东省新兴县治。
(3),《隋书》卷31?地理下?信安郡?新兴:“梁置新州、新宁郡。平陈,郡废,大业初州废,又废索卢县入焉。”(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80-881页)。
(4),《旧唐书》卷41?岭南道?新州:“隋信安郡之新兴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新州。天宝元年,改为新兴郡。乾元元年,复为新州。”新兴县:“汉临允县,属合浦郡。晋置新宁郡,梁置新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718页)。
《唐书》卷43上?地理7:“新州新兴郡,本新昌郡,武德四年以端州之新兴置。县二:新兴,武德四年析置索卢、新昌、单碟、永顺四县,后省新昌、单碟,乾元后又省索卢。永顺。”(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98页)。
(5),《宋史》卷90?地理六?广南东路?新州,新兴郡:“开宝五年,废平兴县。县一:新兴,咸平六年,移治州城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238页)。
《舆地纪胜》卷96?广南东路?新州:“东晋穆帝始分苍梧立新宁郡,又分临允地置新兴(按:原文为新宁,据《宋书州郡治》当为新兴)县以属焉(《元和郡县志》云:晋穆帝永和七年分苍梧于此立新宁郡)。宋齐因之。梁武帝改置新州及新兴县(《元和郡县志》云:梁武帝改置新州。顾野王《舆地志》梁武帝割广州新宁一郡立新州)。隋平陈郡废而州存,炀帝时州废,以新兴县属信安郡。隋末陷贼。唐平萧铣,又置新州(武德四年),改新昌郡(天宝元年),复为新州(乾元元年),后改新兴郡(《舆地广记》)。五代为南汉所有。国朝平岭南,地归版图(开宝三年),隶广南东路。中兴以来因仍不改。今领县一,治新兴。”(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3042页)。
(6),《元史》卷62?地理五?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新州:“唐改新昌郡,后复为新州。元至元十六年,置新州路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领县一:新兴。”(中华书局,1976年,5册,1518页)。
(7),《明史》45?地理六?广东?肇庆府:“元肇庆路,属广东道。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一、县十一:高要,倚。高明。四会。新兴,元新州治,直隶广东道,洪武二年四月,州废,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36页)。
《嘉庆一统志》卷447?肇庆府一?建置沿革?新兴县:“明洪武初废州,以新兴县属肇庆府。本朝因之。”(《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67册)。
(8),《中华民国行政区划简表》11?广东省:高要县“旧肇庆府附郭首县,民国元年裁府留县。”新兴县。(内政部编,商务印书馆,1947年,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