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仁化縣 (traditional Chinese)
仁化县 (simplified Chinese)
Renhua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479 to 50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5.13219 E 113.76162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仁化县(479-501年)治所(张修桂编写)
齐建元元年(479年)置,属始兴郡(1)。治所在今广东省仁化县北狮头林(2)。梁天监元年(502年)省(3)。
————————————————————
(1),《南齐书》卷15?州郡下?湘州?始兴郡:“曲江、桂阳、仁化、阳山、令阶 含洭、灵溪、中宿、浈阳、始兴”。(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1册,288页)。《宋书》无仁化县,《南齐书》已有,置废时间不明。今作齐初建元元年置,梁初天监元年废。
(2),《太平寰宇记》卷159?韶州?乐昌县:“废仁化县,在州北一百一十里。本唐垂拱四年分曲江县置,南临会浈水。…开宝五年并入乐昌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8册。)
《舆地纪胜》卷90?广南东路?韶州?古迹:“仁化旧城,《寰宇记》云:在县北一百一十里,唐垂拱二年置,开宝五年并入乐昌县,城遂废。”“仁化古城,在县北一百三十里。旧经云:昔尉佗自王南粤,以五岭为界,乃筑城于此,以定粤境。”(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2899页)。
《读史方舆纪要》卷101?广东二?韶州府?仁化县:仁化旧城,“县北百三十里。志云,尉陀自王南越,筑城于此。唐垂拱中,置县于仁化乡之走马坪,在古城南二十里(按;据上文当为‘百二十里’之脱误)。宋咸平中,改置县于光泽乡,即今治也。”(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5册,4244页)。
《嘉庆一统志》卷444?韶州府?古迹:“仁化故城,在仁化县北。萧齐置,后废。唐复置。宋开宝五年,废入乐昌县,咸平三年复置,乃改建于光泽乡,即今治也。《元和志》县南至韶州陆路一百十里。府志,唐时县址,在今县北三里走马坪。”“赵佗城,在仁化县北九十里城口村。《舆地纪胜》…”(《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65册)。
《广东省古今地名词典》仁化县:“南齐析置仁化县,治城口,属始兴郡。梁县废,并入曲江。”(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161页)。
综合以上资料,作如下判断:今仁化县北城口镇的古城,当为赵佗割据岭南在五岭所筑以定越界,与仁化县城址无关。后因萧齐置仁化县,古城在其境内,遂被《舆地纪胜》冠以‘仁化古城’之名,后人遂误以此为萧齐仁化县城。萧齐所置仁化县,据《一统志》当为唐垂拱四年复置仁化县时所继承,治所即仁化乡之走马坪。宋开宝五年,县废入乐昌县,咸平三年复置,乃改建于光泽乡,即今仁化县治。宣统元年《广东地舆全图》仁化县图:县北锦江东岸、康溪水北岸有地名走马坪,在康溪村之西,西岸村之东北(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第108号)。今据此相关位置,可定萧齐和唐垂拱四年复置仁化县治于今仁化县北之狮头林村。宋咸平三年复置,乃改建于今仁化县治。
存疑:《读史方舆纪要》‘唐垂拱中,置县于仁化乡之走马坪,在古城南二十里。’此句如果不误,萧齐所置仁化县当在走马坪之北二十里,约当在今仁化县北恩口附近。
(3),见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