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邵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邵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Shaoy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89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7.24932 E 111.47494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邵阳县(589-1911年)治所(傅林祥编写)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废邵陵县,邵阳县移治故邵陵城,⑴即今湖南邵阳市城区。属潭州。唐武德四年(621)为建州治,寻为南梁州治。⑵贞观十年(636)为邵州治。天宝元年(742)为邵阳郡治。乾元元年(758)复为邵州治。⑶五代晋天福初为敏州治。五代汉初复为邵州治。⑷北宋时仍为邵州治。南宋宝庆元年(1295)为宝庆府治。⑸元至元十四年(1277)属宝庆路。⑹明洪武元年(1368)属宝庆府,为附郭县。⑺至清末未变。⑻
⑴唐?魏徵:《隋书》卷31《地理下》:“邵阳,旧置邵陵郡。平陈,郡废,并扶夷、都梁二县入焉。”(中华书局,1973年汪绍楹等校点本,第3册,第895页)
嘉庆《清一统志》卷361《宝庆府二》:“昭陵故城,即今府治。汉置县,隋改曰邵阳,唐为邵州治。”(134册,1页)
⑵《旧唐书》卷40《地理三》:“邵阳……隋平陈,废郡,以邵阳属潭州,寻又于邵阳置建州。武德四年,改置南梁州,贞观十年,改为邵州,皆理邵阳县。”(北京,中华书局,5册,1619页)
《读史方舆纪要》卷81《湖广七》:“宝庆府……隋废郡属潭州。唐武德四年置建州,寻改南梁州,贞观十年又改邵州,天宝初曰邵阳郡。”(北京,中华书局,4册,3469页)
按:是隋置建州,唐武德四年改南梁州,还是唐武德四年置建州,旋改南梁州,现已难以考证。此处采《纪要》之说,以武德四年置建州。建州改南梁州之年,暂定在武德五年。
⑶《旧唐书》卷40《地理三》:“邵州,隋长沙郡之邵阳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南梁州,领邵陵、建兴、武冈三县。七年,省建兴入武冈,省邵陵并邵阳。贞观十年,改名邵州。天宝元年,改为邵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邵州。旧领县二。”(北京,中华书局,5册,1619页)
⑷宋本《太平寰宇记》卷115《江南西道十三》:“乾元元年复为邵州。晋天福初改为敏州,避庙讳。汉初仍旧。”
按:暂作天福元年(936年)改名敏州,天福十二年(947年)复名邵州。
⑸元?脱脱:《宋史》卷88《地理四》:“宝庆府……宝庆元年,以理宗潜藩,升府。”(中华书局,1977年校点本,第7册,第2201页)
《舆地纪胜》卷59《荆湖南路》:“今皇上登极,以潜藩升宝庆府(宝庆元年)。今领县二(曰邵阳,曰新化)。”(中华书局,第3册,第2122页)
⑹明?宋廉等:《元史》卷63《地理六》:“宝庆路,下。唐邵州,又为邵阳郡。宋仍为邵州,又升宝庆府。元至元十二胩,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宝庆路总管府。……领司一、县二。”(中华书局1976年校点本,第5册,第1530-1531页)
⑺《明史》卷44《地理五》:“宝庆府,元宝庆路,属湖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4册,第1091页)又:“邵阳,倚。”(同上,第1092页)
⑻《职官录》(清宣统三年冬季)湖南省;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影印本,第11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