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祁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祁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Qiy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22 to 58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6.70196 E 112.16732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祁阳县(222-588年)治所(傅林祥编写)
三国吴分泉陵县置。⑴治所在今湖南祁东县驻地洪桥镇东南金桥镇(金兰桥)。⑵属零陵郡。⑶晋因之。⑷南朝宋明帝泰始初属湘东郡,泰始五年(469)复属零陵郡。⑸南朝齐、梁、陈因之。⑹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废入零陵县。⑺
⑴《宋书》卷37《州郡三》:“祁阳子相,吴立。明帝泰始初度湘东,五年复旧。”(北京,中华书局,4册,1131页)
《元和郡县志》卷29《江南道五》:“祁阳县……本汉泉陵县地,属零陵郡,吴分泉陵置。武德四年,复置于今理,贞观元年省,四年又置。”(北京,中华书局,710页)
《舆地广纪》卷26《荆湖南路》:“中,祁阳县,吴分泉陵置,属零陵郡,晋、宋、齐、梁、陈因之,隋省入零陵县。”(《丛书集成初编》本,4册,270页)
按:因无具体置县年份,暂作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置。
⑵《旧唐书》卷40《地理三》:“祁阳吴分泉陵县,于今县东北九十里置祁阳县,今有古城。隋平陈,并入零陵。武德四年,复分置,移于今治。贞观元年省,四年又置。”(北京,中华书局,5册,1616页)
嘉庆《清一统志》卷371《永州府二》:“祁阳故城,有二。《元和志》:县南至永州一百八十里,本泉陵县地,吴置,隋废。《旧唐志》:古城在今县东北九十里。此吴旧址也。唐武德四年复置。《九域志》:县在州北一百里。此唐旧址也。《县志》:旧城在今县东南,俯临大江,元时屡以江涨淹圯。明景泰中,移于东北高阜。即今治。”(137册,1页)
《湖南省志》第2卷《地理志(修订本)》第2篇《沿革》:“祁阳县是三国吴分泉陵县设立的。隋并入零陵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吴至隋的县治在今治东100里金兰桥,属今祁东县。唐县治在今治西南10里老山湾。(见李馥《祁阳县志》)后因旧城‘俯临大江,元时屡被江涨淹废,明正统时(公元1436年-1449年),常有‘苗警’,至景泰三年(W以元1452年),移筑东北高阜。’(见同治《祁阳县志》)即今治。”(湖南人民出版社,上册,584页)。
⑶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作祁阳县属零陵郡。(《二十五史补编》,第3册,2954页。)
⑷《晋书》卷15《地理下》;北京,中华书局,2册,457页。
⑸《宋书》卷37《州郡三》:“祁阳子相,吴立。明帝泰始初度湘东,五年复旧。”(北京,中华书局,4册,1131页。)
⑹《南齐书》卷15《州郡下》;北京,中华书局,1册,287页。
洪齮孙,《补梁疆域志》卷3;北京,中华书局,《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4420页。
臧励和,《补陈疆域志》卷3;北京,中华书局,《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4464页。
⑺唐?魏徵:《隋书》卷31《地理下》:“零陵,旧曰泉陵,置零陵郡。平陈,郡废,又废应阳、永昌、祁阳三县入焉。”(中华书局,1973年汪绍楹等校点本,第3册,第8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