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攸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攸县 (simplified Chinese)
You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621 to 90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7.15611 E 113.42860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攸县(621-906年)治所(傅林祥编写)
唐武德四年(621)置。⑴治所在今湖南攸县东攸水东侧。⑵属南云州。贞观元年(627)属衡州。天宝元年(742)属衡阳郡。乾元元年(758)复属衡州。⑶五代梁时,迁今治,并改属潭州。⑷
⑴《新唐书》卷41《地理五》:“攸,中。武德四年置南云州,又析置茶陵、安乐、阴山、新兴、建宁五县。贞观元年州废,省茶陵、安乐、阴山、新兴、建宁,以攸来属。”(北京,中华书局,4册,1071页)
《旧唐书》卷40《地理三》:“衡州中……贞观元年,以废南云州之攸县来属。”(北京,中华书局,5册,1613页)
⑵《水经》卷39《洣水注》:“西北流经攸县北,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也,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长沙定王子则为攸舆侯,即《地理志》所谓攸县者也。”(江苏古籍出版社,《水经注疏》,下册,第3221页)
嘉庆《清一统志》卷355《长沙府二》:“攸县故城,在今县东。汉置,属长沙国。”(第132册,第3页)
按:汉代攸县故城,史无明确记载。按《水经注》记载,参考今地形图,当在今攸县治东面的攸水与洣水交汇处以东的平原上。确切地点待考,图上定点为示意性质。
⑶晋?刘昫:《旧唐书》卷40《地理三》:“天宝元年,改为衡阳郡。乾元元年,复为衡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册,第1613页)
⑷嘉庆《清一统志》卷355《长沙府二》:“攸县故城在今攸县东……五代梁时徙今治,而故城废。……《县志》:五代梁时,迁建县治,改属潭州。在今城南门外。明洪武初,又迁今所。”
按:暂作五代梁开平元年(907)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