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衡山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衡山县 (simplified Chinese)
Hengsh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89 to 74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7.40756 E 113.02513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衡山县(589-748年)治所(傅林祥编写)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合并原衡山、湘乡、湘西3县置。⑴治所在今湖南株洲市驻地西南晚洲旱草坪。⑵属潭州。⑶大业三年(607)属长沙郡。⑷唐武德四年(621),平萧铣,属潭州。⑸神龙三年(707)改属衡州。⑹天宝八年(749)迁治路口,改名湘潭县。⑺
⑴《隋书》卷31《地理下》:“衡山,旧置衡阳郡。平陈,郡废,并衡山、湘乡、湘西三县入焉。”(北京,中华书局,3册,895页)
⑵嘉庆《清一统志》卷355《长沙府二》:“湘西故城,在湘潭县南。三国吴分置,属衡阳郡。宋为衡阳郡治。隋改衡山。唐徙治,改名湘潭,而故城废。《宋书?州郡志》:衡阳内史,吴太平二年,分长沙西部都尉立,领县湘西。《水经注》:湘水又历湘西县南,分湘南置也。衡阳郡治湘南。太守何承天徙郡湘西。《隋书?地理志》:衡山旧置衡阳郡,平陈,郡废,并衡山、湘乡、湘东三县入焉。《旧唐书?地理志》:隋衡山县,天宝八年移治洛口,改名湘潭。《九域志》:湘西县,在湘潭县南一百六十里。”(《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132册,第1页)
潭澐:《湘潭古城考》:“隋平陈,……又并衡山、湘乡、湘西为衡山县,属长沙郡。然湘潭与今县地无涉,而衡山则实治湘西故城也。……一曰湘西,三国吴分湘南县立。《九域志》云湘西故城在今湘潭县南一百六十里。案:旧志称晚洲旱草坪有故城。今考其地与《九域志》所说湘西里数合,则为湘西县治无疑。且其地近南岳,故隋县治此,即名为衡山也。”(光绪《湘潭县志》疆域图十二,《中国地方志丛书》,华中地方,112,1册,78页)
⑶唐?魏徵:《隋书》卷31《地理下》:“长沙郡,旧置湘州,平陈置潭州总管府,大业初府废。”(中华书局,1973年汪绍楹等校点本,第3册,第895页)
《元和郡县志》卷29《江南道五》:“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为潭州,取昭潭为名也,又置总管府。大业中罢牧,置都尉府,三年罢为长沙郡。”
⑷唐?魏徵:《隋书》卷3《炀帝本纪上》:大业三年四月“壬辰,改州为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汪绍楹等校点本,1册,67页)
一说大业六年(610)有迁治。《读史方舆纪要》卷80《湖广六》:“衡山旧城,在县西。志云:隋大业六年,徙县治白马峰下。唐神龙中,还旧治。后又以水患徙治白茅镇。”(中华书局,第4册,第3447页)
⑸晋?刘昫:《旧唐书》卷40《地理三》:“潭州中都督府隋长沙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潭州总管府,管潭、衡、永、郴、连、南梁、南云、南营八州。潭州领长沙、衡山、醴陵、湘乡、益阳、新康六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册,第1612页)
⑹宋?欧阳修:《新唐书》卷41《地理五》:“衡山,上。本隶潭州,神龙三年来属。”(中华书局,1975年校点本,第4册,第1071页)。
⑺晋?刘昫:《旧唐书》卷40《地理三》:“湘潭……天宝八年,移治于洛口,因改为湘潭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册,第1612页)
《唐会要》卷71《州县改置下》:“湘潭县,天宝八载八月三十日,移于路口置。”(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5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