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瀏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浏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Liuy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80 to 58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8.34965 E 113.88465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浏阳县(280-588年)治所(傅林祥编写)
约西晋时以刘阳县改名。⑴治所在今湖南浏阳县驻地东75里居仁镇。⑵属长沙郡。南朝宋、齐、梁、陈因之。⑶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废。⑷
⑴《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浏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
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又,吴谷朗碑旁无水。”(《二十五史补编》,第3册,2952页)
据上,西晋以前浏阳、刘阳通用。检《晋书》、《宋书》均作浏阳,暂作西晋时为浏阳。
⑵嘉庆《清一统志》卷355《长沙府二》:“浏阳故城在今浏阳县东。三国吴析临湘县北境置,属长沙郡。隋大业初,省入长沙县,而故城废。唐景龙初复置,即今治。元初迁治居仁镇,明初复唐旧治。”(132册,2页)
《湖南省志》第2卷《地理志(修订本)》第二篇《沿革》:“三国吴至隋,县治在今治东75里居仁镇,即今官渡镇。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迁今治。元初,又迁居仁镇。明初,复迁回今治。(见《嘉庆一统志》卷355。)”(湖南人民出版社,上册,548页)
⑶《宋书》卷37《州郡三》;北京,中华书局,4册,1129页。
《南齐书》卷15《州郡下》;北京,中华书局,1册,287页。
洪齮孙,《补梁疆域志》卷3;北京,中华书局,《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4419页。
臧励和,《补陈疆域志》卷3;北京,中华书局,《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4463页。
⑷《旧唐书》卷40《地理三》:“浏阳,吴分长沙置浏阳县,隋废。景龙二年,于故城复置。”(北京,中华书局,5册,16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