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繁昌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繁昌县 (simplified Chinese)
Fanchang Xian (Pinyin)
type:
侨县 僑縣 qiao xian temporary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323 to 58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1.19104 E 118.17478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繁昌县(323—588年)治所(邹逸麟编写)
原属颍川郡,位于河南临颍县境。东晋太宁元年(323年)侨置襄城郡繁昌县于春谷县。①故治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横山镇)。②义熙七年(411年)省襄城郡为繁昌县。属淮南郡。③宋、齐、梁、陈因之。④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废入当涂县。⑤
①《晋书》卷14《地理志上》:豫州后序:“永嘉之乱,豫州沦没石氏。元帝渡江,以春谷县侨立襄城郡及繁昌县。成帝乃侨立豫州於江淮之间,居芜湖。时淮南入北,乃分丹杨侨立淮南郡,居于湖。”(第2册,422页)《晋书》卷15《地理志下》扬州后序:“成帝初,苏峻、祖约为乱於江淮,胡寇又大至,百姓南渡者转多,乃於江南侨立淮南郡及诸县,……孝武宁康二年,……是时上党百姓南渡,侨立上党郡为四县,寄居芜湖。寻又省上党郡为县,又罢襄城郡为繁昌县,并以属淮南。”(第2册,463-464页)《宋书》卷35《州郡志一》:淮南郡:“繁昌令,当旧名,本属颍川。魏分颍川为襄城,又属焉。晋乱,省襄城郡。以此县属淮南,割于湖为境。”(第4册,1034页)按石勒攻陷襄城有二次,第一次于永嘉四年(310年)冬十月,“石勒陷襄城,太守崔旷遇害,遂至宛。王浚遣鲜卑文鸯师骑救之,勒退。浚又遣别将王申始讨勒于汶石津,大破之。”(《晋书》卷5《孝怀帝纪》,第1册,121页)此次东晋寻即恢复旧境,不当即南侨襄城郡。第二次,永昌元年(322年)冬十月,“石勒攻陷襄城、城父,遂围谯,破祖约别军,约退据寿春。”(156页)此次后东晋未复有襄城,南侨当于此后。故作次年太宁元年(323年)于春谷县侨置襄城郡及繁昌县。
②春谷县,据《元和郡县志》卷28《江南道四》南陵县“春谷故城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下册,682页)《清嘉庆一统志》第40册,卷120《太平府一古迹》:“春谷废县,在繁昌县西北。汉置。《元和志》:春谷故城在南陵县西一百五十里。《寰宇记》:汉春谷县,晋省并于湖,寻又属繁昌。”《读史方舆纪要》卷27繁昌县:“春谷城,在县西南。……宁康初,改为阳谷县。后废。宋白曰:春谷城在南陵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康熙《太平府志》卷25《古迹》:繁昌县“春谷废县,在芜湖南陶辛圩,孝武时改春谷为阳谷。安帝时并阳谷入芜湖县,遂废。今为普照院。”按今芜湖县治(湾沚镇)西有陶辛镇。然与《元和志》、宋白曰在南陵县(今县治)西或西北一百五十里,不合。今查光绪《江南安徽全图》繁昌县西北有春谷岭。大致相当今繁昌县西北横山镇一带。姑定于此。
③《晋书》卷15《地理志下》扬州后序:“成帝初,苏峻、祖约为乱於江淮,胡寇又大至,百姓南渡者转多,乃於江南侨立淮南郡及诸县,……孝武宁康二年,……是时上党百姓南渡,侨立上党郡为四县,寄居芜湖。寻又省上党郡为县,又罢襄城郡为繁昌县,并以属淮南。”(第2册,463-464页)《宋书》卷35《州郡志一》:淮南郡:“繁昌令,当旧名,本属颍川。魏分颍川为襄城,又属焉。晋乱,省襄城郡。以此县属淮南,割于湖为境。”(第4册,1034页)何时省襄城郡为繁昌县,暂无明证。按《清嘉庆一统志》第40册,卷120《太平府一古迹》:谓“义熙中,省上党为县。宋元嘉九年省上党入襄垣县,属淮南郡。”姑从之,亦作义熙中,姑作义熙七年(411年)。
④《南齐书》卷14《州郡志上》淮南郡领繁昌县。(第1册,254页)
⑤《隋书》卷《地理志下》:丹阳郡当涂县“旧置淮南郡。平陈,郡废,并襄垣`于湖`繁昌`西乡入焉。”(第3册,8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