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北野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北野县 (simplified Chinese)
Beiye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654 to 76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03934 E 118.46142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北野县(654—768年)治所(邹逸麟编写)
唐永徽五年(654年)分歙县置。属歙州。①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北溪头。②天宝元年(742年)属新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歙州。③大历四年(769年)废。④
①《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歙州绩溪:“永徽五年分置北野县,后改为绩溪。”(第5册,1596页)《新唐书》卷41《地理志五》:歙州绩溪:“本北野,永徽五年析歙县置,后更名。”(第4册,1067页)据此则绩溪为北野之改名。然《元和郡县志》卷28《江南道四》:绩溪县:“本梁大通元年於此置梁安县,武德中废。大历二年刺史长孙全绪奏分歙县置,此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下册,688页)《太平寰宇记》卷104歙州歙县:“废北野城在县北二十五里。永徽五年睦州清溪县女陈硕贞作乱,而县人蒋宝举兵应之。事平,遂置县于五合山上以镇之。至大历五年废。”(光绪金陵书局本)两书言之凿凿,则北野置在前,绩溪置在后,大历二年至五年间两县并存。淳熙《新安志》卷3歙县沿革:“唐永徽五年析歙置北野,永泰二年析歙置绪溪。北野至大历中废。”《清嘉庆一统志》37册,卷112《徽州府一古迹》:“北野废县,在歙县北。……按《旧唐志》:绩溪本北野,永徽五年析歙置,后更名。《新安志》:北野旧城在今歙县北三十五里。其地与绩溪殊不相直。若据绩溪以永泰二年置,则北野在当时沿未废也。据此绩溪之置在前,北野之废在后。自是两事,更名之说,似未足恁。又《新安志》误以大历为永泰。永泰止一年,《唐志》屡言二年者误。”可见绩溪为北野之改名说,不可从。
《太平寰宇记》卷104歙州休宁:“废北野县……大历四年与隋置归德县地同废入休宁县。”(光绪金陵书局本)今从之。
②《太平寰宇记》卷104歙州歙县:“废北野城在县北二十五里。永徽五年睦州清溪县女陈硕贞作乱,而县人蒋宝举兵应之。事平,遂置县于五合山上以镇之。至大历五年废。”(光绪金陵书局本)《读史方舆纪要》卷28引《太平寰宇记》作“县北三十五里。”(第2册,1274页)今确址无考,姑以今歙县北二十余里之溪头当之。见《安徽省地图集》72幅。(安徽省测绘局,1984年,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③《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歙州,隋新安郡。武德四年,平汪华,置歙州总管,管歙、睦、衢三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新安郡。乾元元年复为歙州。”(第册,1595页)
④见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