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婺源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婺源县 (simplified Chinese)
Wuyu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906 to 1294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24473 E 117.84459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婺源县(906—1294年)治所(邹逸麟编写)
唐天祐三年(906年)移县治于弦高镇,即今江西婺源县治。①属歙州。②五代吴、南唐属歙州。③宋初因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县属之。④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徽州为徽州路,县属之。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婺源州,仍属徽州路。⑤
①《清嘉庆一统志》第37册,卷112《徽州府一?古迹》:“婺源故城在婺源县北。……县志:县旧治清华镇。唐中和二年,杨行密将陶雅来守歙,县人汪武据弦高镇以拒之。天祐中,武死,雅以朱环为新县制置,遂治于弦高,而改旧县为清华镇。《九域志》婺源县有清化镇是也。今镇在县北五十五里。”《读史方舆纪要》卷28:“婺源故城在县北二十五里。志云:唐分休宁回玉乡,并割鄱阳怀金乡,置婺源县,治清华镇。中和二年杨行密将陶雅守歙,县人汪武怨其暴横,率民立营栅,据弦高镇以抗之。自为镇将,遂移县治於弦高。天祐中,武死,陶雅以朱环为新县制置巡辖等使,复旧县为清华镇,后皆因之。今县即故弦高镇也。”康熙《婺源县志》卷1沿革:“天祐三年陶雅以朱环代武为新县县置巡辖婺源……等四县。改旧县为清华镇。”现将天祐中定为天祐三年(906年)。
②《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歙州“婺源,开元二十八年正月九日置。”(第5册,1596页)”《新唐书》卷41《地理志五》:歙州“婺源,上。开元二十八年析休宁置。”《元和郡县志》卷28《江南道四》:歙州“婺源,本休宁西南界,开元二十六年,平妖贼洪氏始置此县,以婺水绕城三面,因以为名。”(下册,687页)《太平寰宇记》卷104歙州婺源:“本晋休宁县西南之迴王乡。唐开元二十四年乡人洪贞叛聚徒于此。至二十八年置县以镇之。有婺水绕县城三面,故以为名。”今从《旧唐志》说作二十八年。
③《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歙州先后属吴、南唐。(第3册,726页)
④《太平寰宇记》卷104歙州:“领县六:……婺源县。”(光绪金陵书局本)《宋史》卷88《地理志四》:“徽州,上,新安郡……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县六:……婺源。”(第7册,2187页)
⑤《元史》卷62《地理志五》:“徽州路,上。唐歙州。宋改徽州。元至元十四年升徽州路。……领司一、县五、州一。……婺源州……元元贞元年升州。”(第5册,15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