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柴桑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柴桑县 (simplified Chinese)

Chaisa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58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64157 E 115.94367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豫章郡 Yuzhang Jun from 23 to 208
彭泽郡 Pengze Jun from 209 to 209
豫章郡 Yuzhang Jun from 210 to 220
寻阳郡 Xunyang Jun from 304 to 588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柴桑县(23-588年)治所(赵永复编写)

约刘玄更始元年(23年)复改九江亭为柴桑,属豫章郡(1),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属武昌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属武昌郡,吴黄武三年(224年)属江夏郡,晋太康元年(280年)复属武昌郡,永兴元年(304年)为寻阳郡治(2)。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不改(3)。治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二十里(4)。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寻阳县(5)。

注:
(1)刘玄更始元年,王莽死,曾于河北采取“复汉官名”措施。(《后汉书》卷1上《光武帝纪上》。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册,10页。),今县名姑作亦于此年复旧。《后汉书志》22《郡国志四》。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91页。
(2)《三国志》卷47《吴志·吴主传》:黄初二年“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为武昌郡。”(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121页。)柴桑原属豫章郡。《宋书》卷36《州郡志二》:寻阳太守,柴桑“二汉属豫章,晋属武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86页。)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7。《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958页。《晋书》卷15《地理志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62页。
(3)洪亮吉《东晋疆域志》卷2。《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3617页。《宋书》卷36《州郡志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87页。《南齐书》卷14《州郡志上》。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60页。洪齮孙《补梁疆域志》卷2。《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393页。臧励龢《补陈疆域志》卷3。同上,4461页。按:《读史方舆纪要》寻阳城“宋齐以后皆为寻阳郡治,梁又置汝南县治焉。”《补梁疆域志》、《补陈疆域志》从之,以梁、陈寻阳郡治汝南。但《宋书·州郡志》寻阳郡柴桑县下明确说:“郡既立,治此。”《南齐书·州郡志》首县亦为柴桑,《纪要》恐因《隋书·地理志》“废汝南、柴桑二县”,汝南在柴桑前,故有此说,但《隋志》前文有“旧曰柴桑,置寻阳郡”,则梁、陈郡治似仍以在柴桑为妥。
(4)《清嘉庆一统志》卷318《九江府一·古迹》柴桑故城:“胡三省曰,寻阳时治柴桑,今江州德化县西南九十里,有柴桑山是也。”又“唐武德五年于其地置楚城县,贞观八年废入浔阳。《通典》今浔阳县南楚城驿,即旧柴桑县也。《元和志》柴桑城,在浔阳县西南二十里。”(商务印书馆,1934年,《四部丛刊续编》,116册,17页。)唐浔阳、清德化即今九江市。今从《元和志》。
(5)《隋书》卷31《地理志下》:九江郡湓城“旧曰柴桑,置浔阳郡。梁又立汝南县。平陈,郡废,又废汝南、柴桑二县,立寻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94页。)按:隋平陈在开皇九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