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興平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兴平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ngpi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194 to 58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7.46510 E 115.59514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庐陵郡 Luling Jun from 194 to 527
巴山郡 Bashan Jun from 528 to 567
巴山郡 Bashan Jun from 568 to 588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兴平县(194-588年)治所(钱林书编写)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置,属庐陵郡。(1)治所在今江西永丰县东北视田。(2)三国、二晋同。(3)南朝宋、齐不改。(4)梁大通二年(528年)改属巴山郡。(5)陈同。(6)隋开皇九年(589年)废。(7)

注:
(1)《宋书》卷36《州郡志二·江州》廬陵郡领有兴平县,其县谓“吴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89页)《太平寰宇记》卷109《江南西道七·吉州》吉水县废兴平县:“《舆地志》云:吴孙策二年立。”(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1册,25页)按:据《三国志》卷46《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东汉初平三年(192年)孙坚死。(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100页)则孙策二年,当即兴平元年(194年)。清吴增僅撰、杨守敬補正《三国郡县表附考証》卷7《吴扬州·廬陵郡》第一格廬陵郡领有兴平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941、2942页)而清陆湄等纂修《永丰县志》(一)卷1《疆域志·县治兴革始末》:“初平二年置廬陵郡,分置阳城、兴平二县。”(《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清康熙二十三年刊本影印,1989年,759册,31页)与之异。
(2)清陆湄等纂修《永丰县志》(一)卷1《疆域志·县治兴革始末》:“初平二年置廬陵郡,分置阳城、兴平二县。……兴平在今兴平乡。”(《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清康熙二十三年刊本影印,1989年,759册,31页)又清《嘉庆一统志》卷328《吉安府二·古迹》视田墟:“在永丰县东北兴平乡”。(《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0册,9页)按:清永丰县,即今县。今永丰县东北有视田。(《江西省地图册》,上海,中华地图学社,1990年,60页)故作是兴平县治。
(3)清吴增僅撰、杨守敬補正《三国郡县表附考証》卷7《吴扬州》廬陵郡领有兴平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941、2942页)又《晋书》卷15《地理志下·扬州》廬陵郡领有兴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62页)
(4)《宋书》卷36《州郡志二·江州》:廬陵郡领有兴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89页)。《南齐书》卷14《州郡志上·江州》:廬陵郡领有兴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61页)
(5)《隋书》卷31《地理志下·临川郡》崇仁县:“梁置巴山郡,领大丰……兴平、丰城、西宁七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9、880页)《太平寰宇记》卷106《江南西道四·洪州》丰城县:“梁大通二年(528年),分立广丰、新安二县,又分廬陵之兴平、临川之新建等二县立西宁、巴山二县合其县立为巴山郡。”(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0册,10页)。清洪齮孙《补梁疆域志》卷2《江州》:巴山郡领有兴平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394、4395页)按:故作兴平县在梁大通二年(528年)改属巴山郡。而《太平寰宇记》卷110《江南西道八·抚州》崇仁县:“梁大同二年(536年),分巴山郡之新建、西宁二县立临川郡,分庐陵之兴平、南昌之丰城以益之。”(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1册,6页)疑有脱误。
(6)清臧励和《补陈疆域志》卷3《江州》巴山郡领有兴平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460页)
(7)《隋书》卷31《地理志下·临川郡》崇仁县:“梁置巴山郡,领大丰……兴平、丰城、西宁七县。平陈,郡县并废,以置县焉”。(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9、880页)又《太平寰宇记》卷109《江南西道七·吉州》吉水县下有废兴平县:“《舆地志》云,吴孙策二年立,隋开皇十年废。”(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1册,25页)按:隋平陈在开皇九年(589年),当作此年废入后来的吉水县地。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