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永新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永新县 (simplified Chinese)
Yongxi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15 to 590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7.01371 E 114.11002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永新县(215-590年)治所(钱林书编写)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分庐陵县地置,属庐陵郡。(1)治所在今江西永新县西三十五里。(2)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改属安成郡。(3)二晋不改。(4)南朝宋、齐、梁、陈同。(5)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废入太和县。(6)
注:
(1)《三国志》卷60《吴书·吕岱传》:“建安二十年(215年),督孙茂等十将从取长沙三郡。又安成、攸、永新、茶陵四县吏共入阴山城,合众拒岱,岱攻围,即降,三郡克定。”(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384页)清吴增僅撰、杨守敬補正《三国郡县表附考証》卷7《吴扬州·廬陵郡》第一格廬陵郡领有永新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942页)按:姑作建安二十年(215年)置永新县,属庐陵郡。而《太平寰宇记》卷109《江南西道七·吉州》永新县:“汉庐陵县地,吴宝鼎中立。”(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1册,22页)又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87《江西·吉安府》永新县:三国吴宝鼎三年(268年)析庐陵县地置。(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666页)均误。
(2)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87《江西·吉安府》永新县永新故城:“县西三十五里,孙吴置县治此。”(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667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28《吉安府二·古迹》永新故城下引旧《志》同。(《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0册,3页)按:据牛平汉《清代政区沿革综表》谓,吉安府永新县治即今江西永新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183页)则古永新县在今江西永新县西三十五里。据《永新县地名志》考定在县西“沙市公社汤排大队下排洲村与澧田公社南城大队洲头村之间的高洲上”。(永新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1984年,362页)
(3)《宋书》卷36《州郡志二·江州》安成郡:“孙晧宝鼎二年(267年)分豫章、庐陵、长沙立”领有永新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90页)又清吴增僅撰、杨守敬補正《三国郡县表附考証》卷7《吴扬州·安成郡》第末格,宝鼎二年,安成郡领有永新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943页)
(4)《晋书》卷15《地理志下·荆州》安成郡领有永新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58页)
(5)《宋书》卷36《州郡志二·江州》:安成郡领有永新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90页)。《南齐书》卷14《州郡志上·江州》:安成郡领有永新县。(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61页)清洪齮孙《补梁疆域志》卷2《高州》:安成郡领有永新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394页)清臧励和《补陈疆域志》卷3《江州》安成郡领有永新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461页)
(6)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28《江南道四·吉州》永新县:“隋开皇中废”。(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674页)《隋书》卷31《地理志下》廬陵郡安復县:“旧置安成郡。平陈,郡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80页)又《太平寰宇记》卷109《江南西道七·吉州》永新县:“隋废郡而县併入太和。”(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1册,23页)按:据《太平寰宇记》卷109《江南西道七》袁州:“隋平陈后,土人文盛拥兵自守。开皇十年,洪州都督杨武通平之。开皇十一年(591年)置袁州”。(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1册,1页)明严嵩原修《袁州府志》(一)卷1《创郡始末》谓:隋“开皇十一年安成郡废,置袁州”。(《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明嘉靖四十年刊本影印,1989年,843册,65页)故作文盛拥兵自守时未改安成郡,开皇十一年(591年)废。则永新县,也在此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