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興國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兴国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ngguo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982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6.32170 E 115.34277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兴国县(982-1911年)治所(钱林书编写)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分赣县、庐陵、泰和三县地置,属虔州。(1)治所即今江西兴国县。(2)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改属赣州。(3)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赣州路。(4)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属赣州府。(5)清不改。(6)1912年裁府留县,属江西省。(7)
注:
(1)《太平寰宇记》卷108《江南西道六》虔州兴国县:“本赣县地。皇朝太平兴国年中,析赣县七乡于险江镇置兴国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1册,16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88《江西·赣州府》兴国县:“本赣县之瀲江镇,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割赣县、庐陵、泰和三县地置兴国县。”(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697页)按:清黄惟桂等纂修《兴国县志》(一)卷1《建置》:瀲江一大市镇,宋太平兴国七年割镇地置县,隶以赣之七乡,暨庐陵、泰和地益之。(《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影印,1989年,936册,62页)当《太平寰宇记》有省略。按:险江镇,当即瀲江镇。又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四)卷25《江南西路·虔州》兴国县:“皇朝太平兴国八年,以险江镇置兴国县。”(《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3107册,259页)与之小异。
(2)清黄惟桂等纂修《兴国县志》(一)卷2《城池》:宋建邑未有筑鑿,元循故址始筑土城,明、清继续修筑。(《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影印,1989年,936册,100、101页)又清《嘉庆一统志》卷331《贛州府二·古迹》:“瀲江镇,今兴国县治。”(《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2册,1、2页)按:清兴国县治,即今县治瀲江镇。
(3)《宋史》卷88《地理志四·江南西路》赣州:本虔州,南康郡,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改今名”,领有兴国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89、2190页)而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88《江西·赣州府》“宋仍曰虔州,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改曰赣州。”。(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689页)与之小异
(4)《元史》卷62《地理志五·江西等处行中书省》赣州路:“宋改赣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赣州路总管府。”领有兴国县。(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513页)
(5)《明史》卷43《地理志四·江西》赣州府:“元赣州路,属江西行省。太祖乙巳年(元至正二十五年,即1365年)为府”,领有兴国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64页)而明余文龙修《赣州府志》(一)卷1《舆地志·沿革》赣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改赣州路为府。”(《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明天启元年刊本影印,1989年,960册,5页)与之异。
(6)《清史稿》卷66《地理志十三·江西》赣州府,领有兴国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8册,2165、2166页)
(7)郑宝恒《民国时期政区沿革·北京政府时期》江西省赣南道:“赣县,本旧赣州府附廓首县,1912年10月裁府留县。”(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74页)按:兴国县当属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