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桐盧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桐庐县 (simplified Chinese)
Tonglu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603 to 73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80470 E 119.62695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桐庐县(603年-737年)治所
隋仁寿三年(603年)复置,治今浙江桐庐县西北旧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移治今县西钟山乡城下村。
隋仁寿三年(603年)复置,属睦州,大业三年(607年)属遂安郡(1)。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严州于此,七年(624年)属东睦州,八年(625年)复属睦州(2)。治今浙江桐庐县西北旧县(3)。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移治今县西钟山乡城下村(4)。
注:
(1)《隋书》卷31《地理志下》:遂安郡桐庐“平陈废,仁寿中复。”(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9页。)《太平寰宇记》卷95《江南道七》:睦州“仁寿三年,割杭州桐庐并复立遂安县,仍改新安为雉山,以三县置睦州。”又“隋炀帝废州为遂安郡。”(金陵书局,光绪八年,18册,1页。)万历《严州府志》卷6《经略志四·古迹》:桐庐县古严州城“在桐江西岸,去县治西十五里,隋仁寿二年鸿胪寺丞苏纶筑,唐武德四年王雄诞、李子通于此置严州。”(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147页。)《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睦州桐庐:“武德四年,于县置严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95页。)是苏纶所筑城即桐庐县城,是仁寿二年已筑城,疑三年与睦州同置,而自杭州故地来属。
(2)《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5册,1594~5页。《新唐书》卷41《地理志五》。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60页。
(3)万历《严州府志》卷6《经略志四·古迹》:桐庐县古严州城“在桐江西岸,去县治西十五里,隋仁寿二年鸿胪寺丞苏纶筑,唐武德四年王雄诞、李子通于此置严州,八年复为县。贞观二十年移桐庐乡,城废。”古县城“在桐庐乡,去县治西北十五里,唐贞观二十年废桐江西岸城,改筑今旧县是也。”《清嘉庆一统志》卷302《严州府一·古迹》:桐庐故城“又有古严州城,在县西北十五里,桐江西岸,本隋仁寿二年鸿胪寺丞苏纶所筑,唐初置严州于此,今犹名为旧县。开元中移治钟山。”(商务印书馆,1934年,《四部丛刊续编》,111册,16页。)上引《府志》隋仁寿、唐贞观所筑城,均在桐江西岸,距县十五里,《清统志》视为一城,盖曾有改筑,实相距不远,《清统志》之说可从。今县西北有旧县,(上海,中华地图学社,1989年,《浙江省地图册》。)即其地。
(4)《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睦州桐庐县“旧治桐溪,开元二十六年,移治钟山。”(5册,1595页。)万历《严州府志》卷6《经略志四·古迹》:桐庐县古县城“在桐庐乡,去县治西北十五里,唐贞观二十年废桐江西岸城,改筑今旧县是也。”又县治城“唐开元二十六年废古县城,改筑于此。”《清嘉庆一统志》卷302《严州府一·古迹》:桐庐故城“又有古严州城,在县西北十五里,桐江西岸,本隋仁寿二年鸿胪寺丞苏纶所筑,唐初置严州于此,今犹名为旧县。开元中移治钟山,后移桐江口,即今治。”又城下村“在桐庐县西北四十五里钟山乡,即唐开元中县治。”(16、18页)光绪八年《严州府志》卷5《营建》:桐庐县城池“开元二十六年,以邑有水患,复移于桐江口,即今县治是也。无城。”(《中国方地志从书》华中地方55号,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册,82页。)上引诸书,或说开元二十六年移治钟山,或说开元二十六年移治桐江口,当因移治钟山后旋移桐江口,故方志不记移治钟山。今作开元二十六年移治钟山,次年即移桐江口。桐江即今分水江,(见上引《清统志》卷302《严州府一·山川》,14页。)今县治仍在江口,是移桐江口后至今未变。今县西南16公里钟山乡有城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浙江古今地名词典》,440页。又见北京,地图出版社,1981年,《浙江省地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