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諸暨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诸暨县 (simplified Chinese)
Zhuji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88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71314 E 120.2276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诸暨县(23年-885年)治所
刘玄更始元年(23年)复改疏虏县为诸暨县,治今浙江诸暨市,光启中(886年)改名暨阳。
刘玄更始元年(23年)复改疏虏县为诸暨县,属会稽郡,东汉同(1)。三国吴太平三年(258年)属会稽国,永安三年(260年)复属会稽郡(2),西晋同(3)。东晋属会稽国(4)。南朝宋复属会稽郡,齐、梁、陈不改(5)。隋开皇九年(589年)属吴州,约大业元年(605年)属越州,三年(607年)复属会稽郡(6)。唐武德四年(621年)又属越州,天宝元年(742年)再属会稽郡,乾元元年(758年)仍属越州(7)。治今浙江诸暨市(8)。光启中(886年)改名暨阳(9)。
注:
(1)《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会稽郡诸暨“莽曰疏虏。”(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90~1页)刘玄更始元年,王莽死,曾于河北采取“复汉官名”措施。(《后汉书》卷1上《光武帝纪上》。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册,10页。),今县名姑作亦于此年复旧。又见《后汉书志》22《郡国志四》。(12册,3488页。)
(2)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7。(《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934页。)又《三国志》卷48《三嗣主传》载,太平三年黜亮为会稽王,永安三年黜为候官侯。(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155、1158页。)
(3)《晋书》卷15《地理志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61页。
(4)洪亮吉《东晋疆域志》卷1。《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3587页。《嘉泰会稽志》卷1:会稽郡:“东晋为会稽国,改太守为内史,宋武帝永初二年罢会稽郡府,复为会稽郡。”(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宋元方志丛刊》,7册,6717页。)
(5)《宋书》卷35《州郡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31页。《南齐书》卷14《州郡志上》。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45页。洪齮孙《补梁疆域志》卷1。《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369页。臧励龢《补陈疆域志》卷1。同上,4447页。
(6)《隋书》卷31《地理志下》:会稽郡“平陈,改曰吴州,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置越州。”又会稽“旧置会稽郡。平陈,郡废,及废山阴、永兴、上虞、始宁四县入。大业初置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8页。)明万历十五年《绍兴府志》卷1《疆域志·沿革》作“炀帝大业元年改越州。”(《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520号,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册,56页。)
(7)《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89~90页。《新唐书》卷41《地理志五》。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61页。
(8)《清嘉庆一统志》卷294《绍兴府一·古迹》:诸暨故城“今诸暨县治。”(商务印书馆,1934年,《四部丛刊续编》,106册,25页。)其后未见变化,1989年撤县设市。
(9)《十国春秋》卷112:越州诸暨“初改暨阳,天宝元年仍奏改诸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4册。)《读史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诸暨县“光启中,改曰暨阳,五代初,吴越复故。”(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5册,3839页。)光启共三年,今作二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