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寧海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宁海县 (simplified Chinese)
Ninghai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80 to 58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27111 E 121.45594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宁海县(280年—588年)治所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分章安县置,属临海郡。治所即今浙江宁海县东南五里、上白嶠西。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属赤城郡,大宝元年(550年)复属临海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入章安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分章安县置,属临海郡。(1)治所即今浙江宁海县东南五里上白嶠西。(2)东晋同。(3)南朝宋、齐不改。(4)梁大同六年(540年)属赤城郡,大宝元年(550年)复属临海郡。(5)陈同。(6)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入章安县。(7)
注:
(1)《晋书》卷15《地理志下·扬州》临海郡领有宁海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61页)宋嘉定《赤城志》卷1《地里门一·叙州》: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析临海之北置宁海县。”(《宋元方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7册,7287页)而《太平寰宇记》卷98《江南东道十》台州宁海县:“《临海记》谓:晋永和三年(3年),分会稽郡八百户于临海郡章安地立宁海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9册,11页)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26《江南道二·台州》宁海县:“晋穆帝永和三年(374年),分会稽之鄞县置宁海县,隋开皇九年废并入章安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629页)按:《晋书·地理志》已有宁海县,故《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图志》所置年代误。
(2)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2《浙江四·台州府》宁海县卧龙山:“白嶠山,在县东五里,亦曰白嶠岭。《志》云:晋置宁海县,初治此。今有白嶠驿”。(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5册,3888页)按:明朱奎光《宁海县志》(一)之《宁海县境总图》有白嶠。(《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明崇幀五年刊本影印,1983年,503册,36页)在今宁海县东南上白嶠(《浙江省地图册》,上海,中华地图学社,1989年,67页)西。按:据牛汉平《明代政区沿革综表》,浙江台州府宁海县治所即今宁海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222页)则东晋宁海县治在今宁海县东南五里上白嶠西。
(3)洪亮吉《东晋疆域志》卷1《实州郡县·扬州》临海郡领有宁海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3587、3588页))
(4)《宋书》卷35《州郡志·扬州》临海太守领有宁海令。(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36页)《南齐书》卷14《州郡志上·扬州》临海郡领有宁海县。(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46页)
(5)《太平寰宇记》卷98《江南东道十》台州:“临海郡,晋、宋、齐皆因之,梁又为赤城郡”。(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9册,5页)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2《两浙东路·台州沿革》:临海郡,“梁武帝改为赤城郡,寻废为临海县”。(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1册,653页)明嘉靖《浙江通志》卷1《地里志》第一之一: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改临海郡为赤城郡,……寻复旧”。(《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上海,上海书店,据明嘉靖刻本影印,1990年,24册,46页)按:赤城郡废置年代未详。据《陈书》卷1《高祖纪上》:梁大宝元年(550年),“承制授高祖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诸军事”。(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5页)当梁简文帝初年已有临海郡。姑作梁简文帝初年即大宝元年(550年)废赤城郡,复临海郡,领有宁海县。而清洪齮孙《补梁疆域志》卷1《扬州》,临海郡领有宁海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370页)
(6)清臧励和《补陈疆域志》卷1《东扬州》,临海郡领有宁海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447页)
(7)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26《江南道二·台州》宁海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并入章安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6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