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鳳山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凤山县 (simplified Chinese)
Fengsh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1788 to 180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2.63138 E 120.35958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凤山县(1788-1806年)治所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移置,属台湾府1。治所在今台湾高雄县2。嘉庆十二年(1807年),复移兴隆庄旧城即今高雄市北旧城3。
————————————————————
1,乾隆十七年《重修台湾县志》卷1·疆域志·沿革:“(康熙)二十三年,廷议设台湾县,隶台湾府,为附郭。南路设凤山县,北路设诸罗县。”(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台湾地区第9号,204页)。
2,康熙三十五年《台湾府志》卷2·规制志·城池:“凤山县城,卜在兴隆庄,未筑。”(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台湾地区第1号,208页)。《嘉庆一统志》卷437·台湾府·古迹:“凤山故城,在凤山县埤头。本朝乾隆五十三年移建,用刺竹围插。嘉庆十二年,仍复兴隆庄龟山旧城。”(《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62册)。
光绪六年《台湾舆图并说》凤山县舆图说略:“邑治旧在兴隆庄,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之乱,庄大田应之,躏县城。事平,以县城形势非宜,议徙于埤头,在郡南八十里。”(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台湾地区第59号,26页)。《台湾地舆总图》凤山县舆图说略:“凤山县旧城建在兴隆里,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之乱,庄大田应之,躏县城。事平,徙于埤头街,环植刺竹为围。咸丰三年,于竹围内加筑护墙,立五门,外建炮台五座,即今之县城,在府治之南,距郡八十里。”(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台湾地区第60号,37页)。按:此两图凤山县绘有兴隆里及旧城汛,在半屏山之西。此旧城汛当即旧城所地。《台湾省地图册》高雄市幅,左营区在高雄市北有地名‘旧城’,当是。(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1年,57页)。据此两图,乾隆五十三年,迁治于埤头街,即为今高雄县治。
1965年台湾林熊祥等主修《台湾省通志稿》卷3·政事志·第一章·第一节行政区域沿革·清代行政区域:乾隆五十三年移凤山县于大竹桥庄下陂头街,即今凤山镇。(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台湾地区第64号,14册,5632页)。
3,《嘉庆一统志》卷437·台湾府·城池:“凤山县城,在兴隆庄龟山之麓。本朝康熙六十年,建土城,围以刺竹…。乾隆五十三年,移建竹城于埤头…。嘉庆十二年,仍还旧治,改筑石城。”古迹:“凤山故城,在凤山县埤头。本朝乾隆五十三年移建,用刺竹围插。嘉庆十二年,仍复兴隆庄龟山旧城。”山川:“虎仔山,在凤山县西南七里滨海,亦曰打鼓山,储户为打狗山。…由此山蜿蜒而下,势若长蛇,为蛇山,在邑治右。”(《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62册)。按:打狗山即今高雄市西北寿山之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