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毗陵郡 (traditional Chinese)

毗陵郡 (simplified Chinese)

Piling Jun (Pinyin)

type: jun commandery
temporal span: from 607 to 619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1.78278 E 119.95230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Sui from 607 to 619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毗陵郡(607-619年)界线和治所

隋大业三年(607)改常州为毗陵郡,治晋陵县,辖晋陵、江阴、无锡、义兴四县。唐武德三年(620)改置为常州。

隋大业三年(607)改常州为毗陵郡。⑴治晋陵县,⑵辖晋陵、江阴、无锡、义兴四县。⑶唐武德三年(620)改置为常州。⑷

⑴唐·魏徵:《隋书》卷3《炀帝本纪上》:三年四月“壬辰,改州为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汪绍楹等校点本,1册,67页)
⑵唐·魏徵:《隋书》卷31《地理下》:“晋陵,旧置晋陵郡。平陈,郡废。大业初置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汪绍楹等校点本,3册,877页)据此,晋陵郡仍治晋陵县。
⑶唐·魏徵:《隋书》卷31《地理下》(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汪绍楹等校点本,3册,877页)
⑷晋·刘昫:《旧唐书》卷40《地理三》:“常州上,隋毗陵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化,置常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585页)


毗陵郡(607——619)界线

隋大业三年(607)改常州为毗陵郡。⑴治晋陵县,⑵辖晋陵、江阴、无锡、义兴四县。⑶唐武德三年(620)改置为常州。⑷
辖县分析:此4县范围即明清常州府区域。惟北界稍有不同,本时期的长江中,马驮沙(后为靖江县)尚未形成,北界为长江。
以清光绪21年刊印的《江苏全省舆图》⑶与今《江苏省地图集》⑷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明清时期常州府界线在今图上的位置。
东界:与苏州府交界。从太湖边沿今无锡县、吴县界,经今吴县望亭南,沿蠡河一线(原常昭漕河)东北向经吴县漕湖西侧、无锡县荡口东,向北曲折经无锡县嘉陵荡(原嘉菱荡)西、宛山荡(原苑山荡)中、羊尖(原杨尖)南,沿今界向北经江阴县顾山东,向北经沙洲县西塘市(原西唐)、杨舍镇(原杨舍营)东,向北至长江止。
南界:即今江苏省与浙江省、安徽省之间的省界。
西界:西界南段,与今溧阳县东界同,南从今江苏与安徽省起,经今溧阳县戴埠镇东、函山东,向北经今溧阳县东北上黄西侧,向北经金坛县南长荡湖侧大培山(原作大涪山),折向东接今宜兴县界至武进县,复沿今界向北经武进县湟里镇(原皇里)、成章(原郑庄)西,复东北向经今武进县夏溪东(比今界东移),复向北沿今界向北至长江止。
北界:以长江为界。

⑴唐·魏徵:《隋书》卷3《炀帝本纪上》:三年四月“壬辰,改州为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汪绍楹等校点本,1册,67页)
⑵唐·魏徵:《隋书》卷31《地理下》:“晋陵,旧置晋陵郡。平陈,郡废。大业初置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汪绍楹等校点本,3册,877页)据此,晋陵郡仍治晋陵县。
⑶唐·魏徵:《隋书》卷31《地理下》(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汪绍楹等校点本,3册,877页)
⑷晋·刘昫:《旧唐书》卷40《地理三》:“常州上,隋毗陵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化,置常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585页)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