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永嘉郡 (traditional Chinese)
永嘉郡 (simplified Chinese)
Yongjia Ju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607 to 620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8.44851 E 119.93570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隋 Sui from 607 to 620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永嘉郡(607年-620年)界线和治所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括州置,(1)治括苍县(在今浙江丽水市老城区东南七里、好溪西岸)。(2)领括苍、永嘉、松阳、临海等县。(3)武德四年(621年)改置为括州。(4)
注:
(1)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26《江南道二·处州》:“隋开皇九年平陈,改永嘉为处州。十二年又改为括州,大业三年(607年)复改为永嘉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624页)
(2)《隋书》卷31《地理志下·永嘉郡》:“括仓,平陈,置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9页)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26《江南道二·处州》:丽水县,“本后汉松阳县地,隋平陈,乃分松阳县之东乡立括苍县,(《考证》:《隋志》‘苍’作‘仓’,脱‘艸’。)取括苍山为名,属处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624页)按:隋平陈在开皇九年(589),当作此年置县。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4《浙江·处州府》丽水县:“隋析置括苍县,为处州治,是后皆为州郡治”。(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5册,3924页)
(3)《隋书》卷31《地理志下》永嘉郡:隋开皇九年(589)置处州,领。括苍、永嘉、松阳、临海等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9页)又清沈翼机等撰《浙江通志》卷8《建置》五《处州府》引《栝苍彙纪》:“隋开皇九年(589)废二郡为县,分松阳之东乡立栝(括)苍县。以栝(括)苍、松阳、永嘉、临海四县置处州”。(台湾,华文书局,1967年,1册,233页)后未改变,当同之。
(4)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26《江南道二》处州:“大业三年(607年)复改为永嘉郡。武德四年(621年)讨平李子通,复立括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624页)。
永嘉郡(607年——620年)界线
即处州州界(589——591年),相当临海郡(257年)郡界。处州领括苍、永嘉、松阳、临海四县,临海郡领临海、章安、永宁、南始平(即始平)、罗阳、松阳、罗江等县。临海、松阳县同,永宁即永嘉,始平本临海地,章安、罗阳、罗江也应属处州地。故处州州界同临海郡(257)郡界。临海郡郡界。
南界:即罗阳、松阳县南界,相当唐温州及括州南界。(1)即同唐温州南界、(2)唐括州(758年——778年)南界。(3)
注:
(1)唐温州南界,即橫阳(平阳)县南界。三国虽无橫阳,但橫阳是改始阳县置,始阳即在吴临海郡地,故临海郡东南界同唐温州南界。唐括州南界即松阳、括苍、青田县西南界,三国虽无括苍、青田县,但此二县地也在吴临海郡,故临海郡西南界同唐括州南界。
(2)即唐温州橫阳(平阳)县南界,与福州接壤。同瑞安府南界,即同今福建界。明平阳县南界有蒲门守御千户所。泰顺县南有分水关,为浙、闽分界处。又西有白溪,下流至福建宁德县入海。《明史》卷44《地理志五·浙江》温州府平阳县:南“有蒲门守御千户所”。泰顺县下曰:“南有分水山,山有关,为浙、闽分界处。又西有白溪,下流至福建宁德县入海”。(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16页)今浙江苍南县东南也有蒲城,其西与福建为界。苍南县西南又有分水关,在与福建界上。白溪即清双港溪,也即今溪寿泰,与福建为界。蒲门守御千户所即蒲壮所,即今浙江苍南县东南蒲城,其西与福建为界。分水关即今苍南县西南分水关,在与福建界上。明泰顺县南白溪即清双港溪,也即今溪寿泰,与福建为界。以上今地均见《浙江省地图册》。(上海,中华地图学社,1989年,86、88页)可见明温州府南界与福建东北界均同今界。明之泰顺县,由平阳、瑞安县分出。《明史》卷44《地理志五·浙江》温州府泰顺县:“景泰三年(1452年)以瑞安县罗洋镇置,析平阳县地益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16页)其它未见变化,故元温州路南界同明,也即同今。按:元温州路南界为平阳县(州)南界,南宋瑞安州南界也为平阳县南界,温州不改。其县又未见变化,此界当同,即同今与福建界。
(3)即唐括州松阳、括苍、青田县西南界,与福建接壤。基本同今与福建界。东南界:即唐括州松阳、括苍、青田县西南界,相当于元庆元南界、青田县西南界,也即明、清景宁县南界及庆元县东南界。明有景宁县,而元无,唐同。但据《明实录·英宗实录》卷216: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割青田县沐溪为景宁县”。(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8册,4672页)则景宁县从本区青田县分出,故唐、元界线应与明、清同。明、清时景宁县南界同今。清景宁县南有青草隘。清《嘉庆一统志》卷305《处州府·关隘》:“青草隘,在景宁县南一百十里与福建寿宁县接界。”(《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12册,22页)明景宁县南界也有青草隘,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