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江陰路 (traditional Chinese)
江阴路 (simplified Chinese)
Jiangyin Lu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1277 to 1290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1.90877 E 120.26609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江阴路(1277-1290年)界线和治所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阴军置,治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至元二十八年(1291)降为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阴军置,治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属江浙行省。至元二十八年(1291)降为州,隶常州路。⑴
⑴明·宋廉等:《元史》卷62《地理五》:“十四年,升为江阴路总管府,今降为江阴州。”(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校点本,1496页。)
一说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为江阴路。
成化《重刻毗陵志》卷1《地理一》:“元至元十三年升为江阴路,领江阴县。二十八年改为州。”(上海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21册,15页)
嘉靖《江阴县志》卷1《建置记·沿革》:“恭帝德祐元年,元兵取本军,行安抚司事。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升军为江阴路总管府。二十八年降为江阴州。”(上海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13册)
张著《至元重修公署记》:“江浙统州二十八,唯江阴、铅山直隶省,江阴则郡于梁,州于唐,军于宋。岸江徼海,地蔽以塞。至元十三年,江南初附,州军例升为总管府,领录事司、江阴县。二十又八年用省臣言降为州,置司县以便民也。”(嘉靖《江阴县志》卷1《建置记·公署》;上海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13册)
江阴路(1276——1290)界线
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江阴军置,治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属江浙行省。至元二十八年(1291)降为州,隶常州路。⑴由此可知,元江阴路界即宋江阴军界、明清江阴县界。
以明嘉靖《江阴县志》图、清《江苏全省舆图》与今《江苏省地图集》进行对照,江阴县西界、南界与今相同。北界经过今靖江县南部。东界因析置沙洲县而有较大变化:南从江阴县北漍起,向北经沙洲县西塘市东、杨舍镇东,向北至长江止。
⑴成化《重刻毗陵志》卷1《地理一》:“元至元十三年升为江阴路,领江阴县。二十八年改为州。”(上海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21册,15页)
嘉靖《江阴县志》卷1《建置记·沿革》:“恭帝德祐元年,元兵取本军,行安抚司事。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升军为江阴路总管府。二十八年降为江阴州。”(上海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13册)
张著《至元重修公署记》:“江浙统州二十八,唯江阴、铅山直隶省,江阴则郡于梁,州于唐,军于宋。岸江徼海,地蔽以塞。至元十三年,江南初附,州军例升为总管府,领录事司、江阴县。二十又八年用省臣言降为州,置司县以便民也。”(嘉靖《江阴县志》卷1《建置记·公署》;上海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13册)
一作至元十四年升为江阴路总管府。
明·宋廉等:《元史》卷62《地理五》:“十四年,升为江阴路总管府,今降为江阴州。”(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校点本,1496页。)